云平台:为智慧交通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editor008

2014-06-11 09:54:38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如火如荼的展开,智慧城市已经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企业网D1Net》6月11日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如火如荼的展开,智慧城市已经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2年11月22日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后,智慧城市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上了加速的日程。

传感层是智慧交通的底层部分,在实施智慧交通试点工作时,人们发现,经过几年高速发展,摄像机、车载设备是现存的最大容量的传感层设备。于是,“视频监控摄像机”被赋予一个全新的定义——“智慧交通的传感层设备”。

如何利用这些海量的视频监控摄像机为智慧交通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无论是第二代联网型平台,还是第三代运营级平台,显然都无法满足智慧交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着手规划、研发第四代平台——面向智慧交通的云平台的必要性已经呼之欲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运营中,传统的视频监控软件平台已难以跟上智能交通快速的发展要求。

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多个视频监控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数据孤立,难以充分发挥设备和系统的最大效用;

平台缺乏伸缩性,无法应对前端监控点的快速扩容;

平台缺乏开放性,平台之间无法级联,无法兼容不同品牌的前端设备。对一些新接入的设备(如车载视频)需重新开发;

平台多为通用版的产品,没有在智能交通的大框架下规划和设计,无法成为新建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员。

由于先天的局限性,原有的视频监控平台只能由原厂家修修补补,勉强应对新业务的需求。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维系系统的稳定性,开发了一些所谓的性能检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又额外地增加了原系统的负荷,照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周而复始,恶性循坏,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整个的系统的轰然倒塌,业务停止,混乱不堪。

D1Net评论:

要想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要采取根本方法,就是用开放性、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指导平台的规划,用高伸缩性、高兼容性、高可靠性的架构构建平台的基础,用动态的、切入性的技术手段完成各种业务系统、业务模块的接入,在现有的系统崩溃之前,力挽狂澜。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