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动脉”,只有时刻保持健康和畅通,才能给城市带来活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近年来,随着我市智能化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城市“血管”越来越畅通,整个城市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宜阳新岗改造:
打通交通大动脉上的“血栓”
2014年4月的一天,宜阳新岗交叉路口处红灯闪烁中,各条道路上均可见长龙般的车辆等待通行,即便是交警挥汗如雨地指挥交通,车辆仍慢如蜗牛般地移动。路面上,人流、车流混杂交织在一起,喇叭声、喧嚣声……上下班高峰时段拥堵的交通状况引来市民的一片抱怨声。
宜阳新岗路口位于明月北路与宜阳大道交汇处,附近学校、大型市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较多,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个路口更是拥堵,成为宜春中心城区交通大动脉上的一个“血栓”。为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14年12月初,我市交警部门对该路口进行一系列改造。
宜阳大道为六车道,到了路口由于绿化带而变成了四车道,等于是两进两出的路口。经过在设计上有很大的缺陷,改造后,以西进口为例,通过拓宽,将原来的单向两车道变成四车道,并保留原来的右转车道,直行和左转通行效率增加了一倍。
经过改造后的路口,停车线前移了6米,车辆通过路口的距离也有所缩短。此外,该路口原来设置的立式复合红绿灯也被更换为新型国标满屏红绿灯。2015年以来,通过宜阳新岗路口的车辆秩序井然,特别是原来高峰期要三个红绿灯才能过完的车辆,现在基本上一个绿灯周期就可以通行完。
智能交通信号灯:
根据车流量调节红绿灯时长
“遇高峰期,车辆扎堆似的窝在一条路口,好几趟红绿灯都过不去。”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开车的人都有个心愿:如果绿灯放行时间能再长点就好。记者从宜春交警部门了解到,如今,市民的这个心愿已经达成,从2014年12月18日起,宜春中心城区一些主干道已首次启用智能交通信号灯,该信号灯的投放使用,可有效提高通行能力。
新安装的智能化红绿灯位于宜春中心城区13个路口,分别是:宜人华府东大门十字路口、经发大道与春雨路十字路口、高安路与卢洲大道十字路口、卢洲北路与府北路十字路口、中山东路与卢洲南路t形路口、沙背桥与昌黎路t形路口、秀江东路与钓台路t形路口、秀江东路与府东路t形路口、卢洲北路与文体路t形路口、春风路市交警支队考试科前500米十字路口、锦绣大道国际商贸城t形路口、考试路十字路口以及三阳大道与320国道交叉路口。此次新安装的红绿灯,还将首次在部分路口试用一种国内先进的智能集中协调式信号机,它可以根据道路的车流量,智能调节各个方向的红绿灯时长,从而提高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
据宜春市交警支队畅通办赵警官介绍,这批智能交通信号灯采用智能化技术对流量不平衡的道路进行集中协调,有些道路车流量大,信号灯控制系统会根据数据信息自动调整红绿灯信号的时长,3秒3秒地递增,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保障道路畅通有序
宜春火车站(宜春高铁站)自启用之后,部分群众图方便,在车站前道路上随意停车,部分小商贩随意在道路上摆摊设点,严重影响交通秩序,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自2015年2月1日起,交警部门对袁州大道新火车站路段启用了违停自动电子抓拍系统,此套城市道路违法停车一体化自动抓拍系统,前端自动跟踪球机内置智能分析算法,利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视觉进行车辆目标提取、违章行为自动判定、自动跟踪放大、自动车牌识别,兼具机器连续工作优势和人类部分认知能力,准确、快速地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进行检测记录。
自启用违停自动电子抓拍系统后,宜春火车站全路段(含两侧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和消防通道)禁止停放各类车辆,无论违停车辆车上是否有人,都能自动上传违法信息。
为保证火车站进出站的市民了解正确行走路线,交警部门还制作了大量的指示标志,提醒出站的旅客走地下出站口出站,搭乘出租车的旅客到地下一层,搭乘公交车的到地上一层,搭乘长途客车的到地上二层,让进出站的市民有序分流。同时提醒广大市民,袁州大道新火车站路段禁止搭乘车辆,需要过马路的旅客和行人要走地下通道,严禁穿越马路、跨越隔离护栏。
城市中道路交通车水马龙、最为繁忙,而城市需要的是交通顺畅、繁而有序、忙而不乱,因此智能交通成为时代需求与科技管理结合下的必然产物,“智能时代”已经开启了,广大市民将越来越体会到智能交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享受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扫除路面“流动炸弹”
2015年春节前夕,宜春交警以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为依托,科学部署路面查缉警力,将科技手段与警力布控相结合,实施精准打击,截至4月13日,3个月时间内已查获假牌、套牌机动车100辆,最多一天查获了10余辆,
假牌、套牌机动车往往是一些未年检未买保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后,交警部门很难对嫌疑人实施抓捕,成为道路上的一个个“流动炸弹”。查处套牌车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今宜春交警部门使用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查获涉牌涉证车辆的效率。办案民警从支队指挥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的数据入手来确定嫌疑车辆的位置,通过指挥中心技术人员的协助确定驾驶人的居住范围、活动范围及出行规律,特别是上下班时间和地点。另外,交警部门将嫌疑车辆车牌号录入“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一旦该车经过交通信号灯,不管有没有触发拍照程序,管控平台都会发出警报,提示车辆出现位置。路面执勤交警一方面根据车辆出行规律派出人员蹲守在其活动范围,并根据车辆型号、颜色开展搜索;另一方面,联系管控平台,如果接到警报信息,他们便会在第一时间赶往出现地点,查获车辆。
今年查获的假牌套牌车辆中,交通违法行为次数多为几十次到几百次,绝大多数为闯红灯;多为宜春本地车辆套用本地号牌,另有本地车辆套用外地号牌、外地车辆套用本地号牌、外地车辆套用外地号牌等各种情况。其中一辆吉利帝豪小车一年的违法记录高达391次,特别是1月15日到1月28日的近半个月时间里闯了141次红灯;一辆注册登记为赣e号牌的车辆被查获配了两副赣c套牌,悬挂一副,从后备厢里起获一副,两副套牌的交通违法行为总数100多次;还有一辆悬挂本地号牌的车辆,购买3年多一直未办理注册登记;有的车辆上户6年从未年检。目前,这些车辆正在陆续依法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