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3日,本报《公交卡充值只收现金市民吐槽 “不与时俱进”》一文,报道了市民期待坐公交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中山通公司回应今年内实施。作为2018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1月22 日,中山通公司对外发布称,目前由中山公交集团和中山通公司联手推出的 “手机二维码公交支付”系统试运行,中山公共交通正式进入了互联网+移动支付时代。(1月24日《中山日报》)
手机扫一扫,不用掏零钱就可坐公交,此举不仅给市民乘坐公交带来便利,更为公交插上智慧的翅膀,由此提升公交的“乘坐体验”和“乘坐吸引力”,激发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公交“乘坐吸引力”越强,选择公交出行的人就越多。这是一个现实逻辑,已经得到反复证明。而要提升公交“乘坐吸引力”,除了打造“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形成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设施相融相合的城乡一体立体公交网络。还应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让公交的智慧化运用不断完善,以此让市民乘坐公交更便利,体验更愉悦。当公共交通成为每个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困扰城市的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停车难等问题自然大大缓解。
公交出行不但绿色环保,而且可以有效绕过堵点,免去被堵在路上的烦恼。也就是说,乘坐公交车,在支持环保的同时,更能给自身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其中最直接的益处就是减少开车,从而节省车辆燃油、维修等费用。
别小看节省的费用,一天不多,一月不多,一年两年长此以往,就是一笔可观费用。这是个体的小账单,还有环保大账单。公交出行成习惯,还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做贡献。算一算这里面的大小账单,就能更加直观了解公交出行的益处,不是虚无缥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与每一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人人都能常算算公交出行的大小账单,就不会觉得绿色出行与己无关了,绿色出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得以提高。
可见,手机扫一扫轻松坐公交,其意义不仅在“扫一扫”本身,更大意义在于其带来的“蝴蝶效应”:提升“乘坐体验”,增强公交“乘坐吸引力”,激发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由此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等“城市病”。所以,在如何打造“智慧交通”、增强公交“乘坐吸引力”方面,中山还要多下功夫,多想办法,不断创新,让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让公共交通更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