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智慧旅游年”,目前在福州、厦门、武夷山、龙岩这4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不少信息化产品已在旅游部门、景区、旅游企业中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旅游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智慧旅游”应用形成体系
福建省的“智慧旅游”建设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多个景区已建成了包括旅游体验网、电子商务平台、一卡通系统、监控调度、导游员二维码认证服务平台等,初步构建起了面向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的智慧应用体系。
“弃团自游”越来越受青睐,没有了旅行社安排好的路线,没有了导游的解说,许多人在旅游前选择通过景区网站对景点名胜进行“摸底”。在网站中游客可以了解每个景点的详细资料,并根据到达和逗留时间合理制定旅游路线;同时,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部署的各大网络售票平台,还能提前预购景区门票、订酒店、订车票等,方便又快捷。
在景区入口处,游客刷一下“一卡通”便可进行身份认证,这是旅游服务智慧化的又一亮点。在旅游旺季特别是节假日,游客数量大幅增加,景区购票处和入口处经常出现“排队长龙”。而“一卡通平台”后,大大节约了验票时间,这一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借助二维码、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除了刷卡入景区外,还能满足游客的自助导游、刷卡消费等需求。
“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景区的管理效率。比如,在景区安全管理上,通过“全球眼”视频监控设备,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视、电脑等设备上实时监控景区的情况,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就能充分了解现场状况,及时处置。
南平市旅游局局长温秀美表示,“智慧旅游”不仅能有效缓解旅游业快速发展给景区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还能通过资源共享和整合,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促进旅游业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网络营销驱动旅游业发展
在一些边远地区尽管聚集了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但交通不便则可能制约其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通过网络平台,不断加强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将使旅游业实现做大做强。除了官方网站,今年起越来越多景区开始借助微博、微信平台,对本地的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进行宣传。同时,为方便游客购票,许多景区借由票付通等O2O开放平台,推出门票优惠活动。
据介绍,票付通能够提供通过旅游景区官网、淘宝/天猫店、微信公众账号、二维码在线预订景点门票直销服务;旅行社网上预订报团;开发共享携程、同程、去哪儿、天猫等的电商通道服务;电子票加密编码、发码及线下配套设备验证等一体化服务。基于渠道扁平化,统一管理全网分销与直销渠道,同时还能获得准确直观的客源数据分析。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的拓展了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和票务销售渠道。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省旅游产业发展2014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力争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增长15%,旅游总收入增长16%。
各界携手合作共推“智慧旅游”
据省旅游局介绍,早在2010年,福建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智慧旅游”,拟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智能旅游交通管理、智能导游、电子门票、移动支付、多点通信等系统,全面提升旅游城市、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旅游”强省。三年多过去了,目前在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已有不少信息化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旅游部门和经营者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带动当地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今年,省政府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实现智慧导览、自助咨询、便捷预订、在线支付等服务的同时,开展旅游集散地免费无线宽带全覆盖试点,我省“智慧旅游”将再提速。
“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各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旅游部门、旅游行业也要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要把行业与新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相结合,来发展智慧旅游。”
几年来,福建九天达科技全面助力“智慧旅游”建设,为福建省旅游业建设了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景区、票务信息化等平台。其工程案例覆盖了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多省份半数以上5A景区,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智慧旅游”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中国电信于本月与中国旅游局签署协议,将参与“智慧旅游”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加大“智慧旅游”基础性建设,构建全国性的“智慧旅游”WiFi服务平台和旅游目的地客流量监测预警平台,提升信息增值服务运营能力和游客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形成全国统一的“智慧旅游”市场平台服务。
在景区信息化服务商与电信服务商的共同推进下,厦门鼓浪屿等景区已可实现个性化的智慧旅游服务,游客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购票、景区自助讲解等导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