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editor014

2014-09-18 07:34:24

摘自:四川在线

在16日的“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上”,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以“智慧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为题做了主旨演讲,随后其主编的《智慧旅游导论与实践》进行了首发,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16日的“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上”,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以“智慧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为题做了主旨演讲,随后其主编的《智慧旅游导论与实践》进行了首发,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演讲全文如下:   

关于智慧旅游,我想要跟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第一是智慧旅游发展的背景,第二是旅游业和移动互联网的天然耦合性,第三是智慧旅游在中国、在四川的发展情况,第四是我们对未来共同的展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进入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生了什么?在过去,游客出行依靠的是旅行社,涉及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出游形式为“导游+领队+讲解”,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路线、与规定团友进行旅游。而现在,人们出行依靠移动互联网,涉及要素渗透到各行各业,可选择的形式也丰富了很多。这离不开目的地App、网络和微信的支持。说到旅游的本质,很多人认为旅游是一个产业链,但我认为,旅游是以网格矩阵形态呈现的。每一个要素是产业链,但是在最后的商业环节,要靠商业形态的组织结构来向游客提供服务。   

过去,我们靠旅行社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装在一起,提供给游客,所以我经常把旅行社叫做“装配车间”。而现在我们可以选择旅行社、在线企业、要素企业App等,通过自助实现旅游。   

大家可以看到,主要的改变发生在商业、销售环节和后期服务环节。所以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其产品可以依托于互联网,自助游盛行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机会。   

从游客角度来看,过去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已经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现在是远远不够的。原有的线下服务仍然需要,同时又增加了线上的预定、分享、投诉、咨询等需求,由六要素变为了N要素。   

2013年,中国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32.5亿人次,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和刚性需求。同时,散客人数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0%上升到了7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迅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研究互联网时代旅游业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心动”解决行前问题,“行动”解决行中问题,“分享”解决行后问题,不同的阶段应该做好分工。旅游业的商业模式是率先被互联网洗牌的,并且迅速渗透到整个行业。现在著名的线上或线下企业,已经瓜分了世界的旅游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互联网率先渗透旅游商业环节,正逐步向要素产业链供应端渗透延伸。同时,移动互联网将加速洗牌过程,催生新业态,促进产业重构。   

旅游产品不具有移动性,但是消费者是可移动的,并且旅游没有物流,都是即时消费。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旅游业和移动互联网的天然耦合性,可以在行前、行中、行后进行随时随地的服务。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是旅游业最佳的搭档和伴侣。   

从营销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营销成本低,精确度高,互动性强,可以随时随地全天候进行。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可以对区域旅游、客流量调度、区域所以说,旅游与移动互联网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智慧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旅游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改变游客的行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重构旅游产业。交通组织,甚至是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建设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今年又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让旅游插上文化和科技的翅膀,实现腾飞。”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