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年”。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四川峨眉山旅游风景区,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作为全国智慧旅游的标准和范本,其中有何奥秘?首届旅游国际交易博览会的召开,峨眉山景区在智慧旅游建设上有何新动态呢?将如何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近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辉就上诉问题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并畅谈了峨眉山近年来在数字化建设上的智慧经验。
杜辉表示称:“智慧峨眉在发展上将继续完善基础信息化体系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终端,通过互联网,让各类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零距离’互动,做好导航、导览、导游、导购四大服务功能,积极主动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服务。在大峨眉的智慧旅游发展蓝图中,还有很多期待,特别是峨眉山从自身的智慧旅游建设到智慧旅游成果的输出,将会发力带动辐射整个大峨眉区域走上智慧之路。”
从零走向完善 峨眉山景区逐步迈进大数据时代
14年前,作为四川旅游业重要的一员,峨眉山在质疑与排斥中开始了艰难的信息化之路,经过一步步尝试、探索,如今的峨眉山已是全国智慧旅游的典范。2014年峨眉山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了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的智慧化。
据杜辉介绍,从2000年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景区信息网络技术中心,率先在全国风景区中设立了门户网站--峨眉山旅游网;到2005年搭建了“数字化峨眉山”的总体框架,建立起了囊括“生态保护、管理服务、市场营销”三大体系工程。再到2008年,电子商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进入“数字化峨眉山”时代;然后到2013年,升级后的识途网B2C、B2B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服务体系贯通的全新旅游直销平台。
对于四川智慧景区的建设,杜辉认为:“首先,景区经营管理者及时、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实现景区与游客间旅游信息的高度对称,积极主动做好景区各种设施的完善,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服务。其次,景区管理者应对信息化建设有明确规范的建设思路,在管理、营销、服务等体系中不断开拓创新,促进景区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带来超预期互动体验
目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服务个性化、营销网络化”的新趋势,峨眉山景区通过快速推进三网融合,让游客时刻感受到景区管理以及服务的大智慧。
在报国寺车站、峨眉山大酒店、红珠山宾馆、灵秀苑、零公里等地布置有自助售票机,这便形成了网上购票,窗口购票和自助购票的立体式售票方式,彻底解决了节假日游客排队购票的难题。
据悉,峨眉山自助售票网络站点还将拓展到成都市,近期将新增成都峨眉雪芽大厦、成都峨眉山饭店、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成都相关四星酒店等十家单位。
杜辉向记者介绍到:“自助售票机能满足景区进山门票,观光车票,索道票等多种票据的自助购买,方便游客朋友自助刷票取票,并支持现金、银联卡支付,为游客24小时购票服务提供支撑。”
同时,全新升级的识途网,不仅仅是一个电商交易平台,更是游客的得力帮手。“旅行前期计划、行程规划到游览中需要的信息查询都能轻松搞定。”
除了自助售票站点,峨眉山景区日趋完善的基本信息化体系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通各各种终端平台,让各类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零距离”互动,微信公众订阅号“峨眉山景区”和服务号“峨眉山识途旅游网”等各种服务功能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
实现建设成果从自我消化到地区外输出
在大峨眉渐次铺开的智慧旅游发展蓝图中,杜辉透露出许多期待。“我们将在柳江古镇建立一个数据分中心,把智慧旅游建设上的先进管理、服务、营销经验带过去,根据当地特色进行再创新融合,真正实现智慧旅游建设成果的输出,推动整个大峨眉旅游经济区走上智慧发展的道路。”
除此之外,大峨眉区域还将建立总集成系统,通过公共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商业智能系统将对景区数字化工程所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多形式的分析。
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就与云神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峨眉山将借助国家智慧旅游云平台,建设开发国家智慧旅游云平台大峨眉分中心,共同扩大国家智慧旅游云平台大峨眉分中心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在3年内扩展建立西南分中心。
同时,杜辉还透露:“峨眉山还将斥资6亿元打造的国内第一个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创意体验园区--‘大峨眉’智慧旅游文化创意体验园区,主要依托“大峨眉”国际旅游区,已经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局、全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等主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预计2015年底建成运营,每年入园人数将超过200万人次。”
透视峨眉智慧旅游的发展,还有更多的精彩待峨眉山去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