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络安全发展存三大隐患 美国经验是指路明灯

责任编辑:editor005

2013-11-10 23:32:41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在网络安全方面,美国自然是技术和服务管理上当仁不让的老大哥,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近些年在此领域也开始发力。云计算的“大肆”发展在另一层面上带来了更新更棘手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云安全”对美国和中国的相关厂商来说都是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网D1Net》11月10日讯

在网络安全方面,美国自然是技术和服务管理上当仁不让的老大哥,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近些年在此领域也开始发力。云计算的“大肆”发展在另一层面上带来了更新更棘手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云安全”对美国和中国的相关厂商来说都是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从美国老大哥这儿,能学到什么经验呢?国内的发展又存在何种问题呢?

无论云计算还是大数据,都是逊、谷歌、英特尔、微软、惠普、IBM等高技术企业在创新中推动科技的发展,这无疑与美国在信息领域的技术、管理、法律、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已经建立的雄厚基础密切相关。

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美国建立了涵盖立法、管理和技术等系统化的保障体系。在技术与服务的标准化方面,美国也为云安全建立了保障体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云计算基本概念、技术路线图、标准路线图方面的sp800和sp500文件已经成为全世界研究这一领域的蓝本,而在标准蓝图中所涉及的云计算用例、可交互性标准、可移植性标准和云计算安全标准也引导了这一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我国网民数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发展云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应用不深入。目前,我国尚未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应用的初级阶段。外部环境难以支撑大量数据的存储、开发、利用、共享,企业投入、政府支持在更多层面上展现的是试验性热情,多数企业在数据利用上单打独斗,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贯穿于收集、整理、分析、应用整个流程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其次,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有4.56亿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事件,占网民总数的84.8%,经济损失总额为194亿元。

再次,安全技术防控能力不足。目前,国内企业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不仅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而且可能丧失产业的创新能力。大数据时代因各国收集、处理、控制数据的技术能力不同而导致信息流动的不对称、不平等。就经贸信息和个人信息而言,中国是典型的信息流出国,国外的网络公司可以近乎零成本的代价收集、传输和利用中国的数据和信息。

D1Net评论:  

从以上这个简单的中美云安全现状对比中可以看到,美国又一次走在了我们前面,当然中国相关事业的发展时间还不长,因此暂时落后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从对比中取长补短,了解到自己的发展缺陷,然后“对症下药”,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