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面对XP停摆,2亿多中国用户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换机似乎成了唯一选择,并将为此付出数千亿人民币的代价。微软XP停摆,充分暴露了中国信息安全的软肋。
被广大电脑用户使用了13年的微软XP系统,终于将在今年4月8日正式“退役”,这对全球超过4亿(其中中国就有2亿多)的XP用户来说,无疑是个重大事件。
尽管早在去年11月,微软已经发出了“狼来了”的信号,但并未引发国人的重视。直到春节后,随着4月8日大限逐步临近,国内电脑用户才对“XP停摆”越来越感到不安。
对于XP停摆,微软方面的应对建议是购置新电脑,用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张永利的话说,“现在电脑也不贵”。
现在的电脑确实不贵,但如果考虑到2亿台这个天文数字的量,就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按照一台(预装了正版WIN8系统)价格3000元计算,就需要6000亿元。如果这些电脑需要再装上一些正版软件(如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等),费用将更高。有用户说,可以将原有系统升级到WIN8。理论上这没有问题,但旧电脑上的各种配件,已经很难与WIN8相匹配,系统升级意味着电脑配件需要大换血。更麻烦的是,很多软件、游戏都与WIN8不兼容,这会让很多用户抓狂。
也就是说,面对XP停摆,2亿多中国用户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换机似乎成了唯一选择,并将为此付出数千亿的代价。微软XP停摆,充分暴露了中国信息安全的软肋。
在互联网领域,我国有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可以与美国互联网巨头抗衡;在硬件制造方面,中国更是全球3C产品生产基地。但是,在CPU、操作系统等信息产业最上游的环节上,中国企业依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话语权依然掌握在英特尔、微软、谷歌、高通等巨头手中。以这次XP停摆为例,中国数亿用户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毫无讨价还价的能力。
信息社会,信息安全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属重大关切。但在产业核心环节上的硬伤,让中国信息产业患有严重的对外依赖症。我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奋起直追,就是因为完全采用市场化机制在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经营理念、用人机制、资本运营等,再加上庞大的用户群这一优势,使得多家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充满张力。而在CPU、操作系统领域,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出台各种计划,希望在芯片、操作系统领域有所突破,但钱花了不少,成果却乏善可陈,其间更是爆出过“汉芯造假”丑闻。其中原委,固然有研发基础薄弱的因素,但更关键的原因,就是用行政化手段来做市场化的事情,很多资金并没有用在研发上(包括人才的使用),最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诚然,面对英特尔、微软、谷歌这样的巨头,中国企业要想在CPU、操作系统等领域分一杯羹,难度确实超乎想象,也没有哪家企业敢投入巨资做基础性研发来博一个未知的将来。但政府层面可以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帮助市场化企业打一场攻坚战,通过5-10年的努力,最终在关键领域获得突破。唯如此,中国电脑用户才不会再面临“XP停摆”事件类似的困局。南都经济评论员高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