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今年315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理念,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人民利益。共同维护行业市场秩序,提升人民的消费环境,全民参与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才是消费者协会的宗旨。
在消费者大喊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企业也出声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提交了一份《关于打击网络谣言维护企业权益的建议》,他坦言,在过去的2014年网友通过“科学实验”,爆料娃哈哈旗下品牌营养快线产品烘干之后会形成凝胶,作用堪比“避孕套”,其实这属于正常的蛋白质凝结一种现象,但是娃哈哈集团仅因为这个不实的谣言,而在2014年的销售业绩上至少损失人民币50亿元以上。
315即将来临,不少企业黑幕将被曝光。然而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有时候很多谣言还未被证实就“不胫而走”,企业如何在日常就做好危机公关处理,在315来临之际需提高警惕。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一旦被曝出负面信息后,会迅速在网上被放大和传播,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如果企业缺乏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没有及时应对和处理好企业危机,单纯的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说法,那么企业的诚信和形象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程度是损害,甚至关门大吉。
娃哈哈集团是国内优秀企业中的代表,因为网络谣言遭受经济损失,这既是对正常经济秩序的伤害,也是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挑衅。当然,其中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所导致的,甚至有的企业为打压对手而发动网络舆论,恶意诋毁并故意抹黑竞争对手。中国危机公关领域的标杆企业“当前传播”品牌管理部负责人表示:面对如此乱象,企业首先应建立起日常的网络舆情监控制度和常规危机预警体系,第一时间采取危机应急预案。其次,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国家应该从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入手,减少损害企业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再则,企业也当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和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维护企业的名誉,赢得公众的信任。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能力,不仅体现在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当产品质量等出现问题后产生的社会舆论的质疑上。假设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必须及时向公众道歉,不惜代价下架和召回问题产品。企业应及时发表声明,向消费者致歉,承诺自己过失并承担全部责任,需要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的调查进展和整改方案。只有对顾客坦诚以待,告知公众真实情况,才能避免事件扩大,平息消费者心中的不满情绪。
2015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腾飞的一年,大陆企业面对日趋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稍有松懈就会掉进网络舆论的漩涡陷入危机之中。所谓危机,即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当前传播”认为中国企业不能固守传统危机管理方式,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公关体系,如果应对及时、处理得当,危机亦会演变成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