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前几天席卷全球的电脑勒索病毒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国家从战略层面建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部署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在网信事业发展方面更要有所作为。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坚持党对新媒体的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把党管媒体原则贯穿到新媒体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以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辽宁振兴发展的情况与成果,讲好辽宁故事,传播辽宁声音。要紧紧围绕辽宁振兴发展大局,精心组织网上宣传引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依法打击整治各类网上违法有害信息,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着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网络信息系统重建设、轻防护,一些重要政府网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控系统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薄弱,难以应对国家级、有组织、高强度的网络攻击,特别是一些党政机关政府网站已经成为黑客组织、不法分子,尤其是境外黑客组织攻击的主要目标。党政机关政府网站被攻击事件,会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我省公安部门多次组织力量对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网站进行网络安全执法检查,目的就是要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全面整改,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防护能力。电脑勒索病毒席卷全球再次提醒我们,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全省互联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建立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和趋势。依托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等平台,利用全省网络安全专家库资源,搞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理论创新,积极开展网信领域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攻关,研究成果要形成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在应用中改进完善、提高质量。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全面提高网络覆盖能力、惠民普及规模、宽带接入水平和应用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网络进乡镇、进社区、进村屯,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农村孩子能接受优质网络教育。加快推进党政部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鼓励市县乡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发展网信事业,要建设一支优秀网信事业人才梯队,把人才汇聚起来。重视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物、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建立适合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界限。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下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网信人才来辽宁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与教育工作。依托高校建立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扶助高校网信学科和计算机及网络类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后备人才培养。设立专项财政资金,鼓励网信领域骨干人员进修培训。建立和完善多种类、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将科技人员的创新与其收益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和激发其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