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再次被曝出将要在全球裁员的消息。
只是业界对此的反映却没有想象中的“震惊”。其实“裁员”二字在IBM的发展史上已经算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儿了。
一是因为整体大环境发展状况不佳,相比于诺基亚、夏普等公司变卖总部大楼的举动,IBM的裁员真的算是规模比较小的波动了。另外受制于全球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科技公司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在某些程度上真的有些屡见不鲜了。而且对IBM来说,在其发展史上曾有裁员10万人规模的时候,所以对于现今全球员工40多万的IBM公司来说,裁员8000实在是不算“震惊”的事情。
但是作为全球科技企业发展巨头,IBM公司的发展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行业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所谓见微知著。有时候通过一件看似不甚大的事情却往往能窥探出科技界发展的一些规律。
IBM裁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据笔者认为,首先是源于IBM的架构调整,有业界消息称,IBM正在逐渐剥离低端业务,逐渐往更加核心的技术层面靠拢。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虽然此次IBM如果真的裁员8000人只占公司总规模的2%,但是冗余的公司架构转变为更加精简的模式,不仅削减了公司的成本还在另外一种程度上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事实证明,一般公司作出裁员后,剩余员工的积极性要超过以往。
其次,IBM的核心业务发展不佳。随着IT行业的发展,IBM公司进行了大的转型,遭受了巨大的成长阵痛,由原先的单纯的大型硬件服务商逐渐往软件方面转型,甚至了IT方案服务商的角色靠拢。
IBM的转型经历多少“痛苦”只有它自己知道,不过转型的成功并不代表了科技行业的发展不需要更多的创新。IBM在提出新概念方面一直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智慧地球”的模式就为其发展带来不少的好处。但是在现今热潮的大数据发展中,IBM确是表现平平。尽管它收购了不少的数据厂商,但是目前还没有创新的发展模式。
不过IBM公司素来是以安全、稳定的形象示人的。
虽然IBM的发展一直饱受缺乏一鸣惊人基因的争议。但是作为“深蓝巨人”的IBM公司,自从在19年前避免了破产命运以来,就一直成为科技业界保持良好运营时间最长的公司。
有评论曾称,IBM给人的印象是,一旦其制定了某种战略,其就会坚持到底,从不轻易地改变方向。
而持续的执行力已经成为IBM管理的一大标志。从前一任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将权利移交给新任首席执行官罗睿兰时就能看出,纵使彼时IBM公司亦未出现一丝破坏和不稳定的迹象。
虽然IBM自从于1911年6月成立以来,也先后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大胆的战略转变,甚至在2004年宣布剥离PC业务,重点为基于软件和技术的商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但是它所有的改变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安全线的上下浮动着。
而IBM此次的全球裁员也是在其公司可接受范围之内的调整,在削减成本之余,或许是为了剥离低端业务做准备,抑或只是为了调整冗余的人事架构。
而这统统是在IBM的安全范围之内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