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孕育的机会也在持续发酵。虽然苹果一直没有进入,并没有掀起一股新的时尚热潮,但谷歌眼镜的成功还是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在机会不小,而各类智能手表和手环,包括一些健康智能产品的出现,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细分市场如果把握准确的话,或许也能撬动一个新兴市场。当然也许没有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那样火爆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是这种相对窄众范围的产品一样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机会。
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企业,还是手机企业,包括一些互联网企业都把可穿戴设备发展当作自己进行移动终端布局的重要棋子。那么对于移动终端来说,或者说可穿戴设备的出现真正能撬动最大利益的是哪个环节?很显然,终端制造商会分得一杯羹,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智能终端的核心,芯片业应该占据更主动的位置才对,就如同智能手机的火爆成就的是高通和ARM等上游企业,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这种命理是相通的,因此当英特尔开始琢磨可穿戴设备的时候,笔者并不觉得奇怪,相反觉得此举或许对英特尔来说无异于一次值得尝试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特尔在很早的时候也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会,包括智能终端的发展会占据一定的位置。但由于其在PC市场的长期的霸主位置,并没有把此当作是自己的墓志铭,也不认可PC可能会如此萧条下去,结果并没有抢占到第一次发展的机会,虽然后来英特尔也奋起直追,但依然和高通、ARM相去甚远。
其次,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市场已经推出了一些设备,但还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是产业链真正的形态应该是什么?因此,在前期的探索,以及智能化的发展中,就存在着很多变数,这时候如果有一家企业找到了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兴趣点,那么就很容易占据主导地位。
近期,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参加Maker Faire创意嘉年华时,都希望从业余发明者那里寻找灵感,引领新一波可穿戴设备的创意浪潮。英特尔也发现,包括智能手表、运动追踪器和谷歌眼镜等设备,将成为个人计算领域的重大趋势。为此,英特尔甚至专门设立了奖金总额达100万美元的竞赛,鼓励人们利用英特尔的技术开发各种可穿戴设备。英特尔去年发布了Arduino微控器,可以应用在业余爱好者开发的机器人和电子调酒器等各类设备上。
最后,英特尔需要找到另一个可以弥补PC下滑带来的空缺利润增长点,智能手机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英特尔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可穿戴设备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的需求五花八门,关键是能否推出可供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技术,这是英特尔必须尝试的地方。而且,技术的积累本来就是英特尔的强势,如果英特尔的产品和技术可以给研发者,包括一些创业者带来一种新的灵感,并且研发出一些新特奇的产品,那么就很容易占据一次新浪潮发展的先机,这也是英特尔为何要四处寻找机会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个市场存在着很多的不可确定性,英特尔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机会,最重要的还是进行技术的突破和研发能力的拓展,一种新的创新思维出现,将有可能引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这种技术的突破却需要极大的能力,包括运气。既然已经错失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机会,那么英特尔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必然会全力尝试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