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市场研究公司预计,在2014年2.45亿台的平板电脑预计发货量中,将有44%产自深圳。来自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去年深圳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在1亿台左右,其中九成出口全球。不过,深圳平板厂商日子并不那么好过。
今年上半年,平板电脑产品的利润继续下探,令业内猜测或再迎来新一轮企业“关停潮”。与此同时,以英特尔、微软为代表的IT企业正积极拉拢深圳厂商,以图重塑其在平板行业的领导地位。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自力更生求转型?深圳的平板厂商正在探索之中。
平板企业“关停”今年爆发?
在深圳市发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春看来,今年可能是自己入行以来最“惨”的一年,“几乎每周都会听到有企业退出这个市场”。业内人士称,退市一种是企业倒闭,另一种是撤出平板市场转投其他行业,但目前尚无数据显示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多。实际上,从2012年起,就不断传出深圳平板电脑厂商关停的消息,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或许今年才迎来真正的关停“爆发点”。
市场研究机构NPD DisplaySearch(NPD)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在经历了多年的强劲增势之后,2014年第一季度首度出现下滑,该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为5600万台,少于去年同期的5900万台。与此同时,由于人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大打“价格战”,平板厂商的利润也一再被压缩。“深圳平板厂商做后端设备较多,而这个环节的利润只有5个点左右”,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长太铁汉说。
平板电脑生产难度和规模不亚于手机,利润水平与手机不相上下,但市场容量仅有手机的1/10,这让业内人士感叹“企业养不起”。
IT巨头拉拢中小企业
不过在另一些厂商看来,市场并不会变得更糟糕。他们觉得,本土平板厂商遭遇困境首先要从自身产品上找原因。蓝魔数码总经理万秋阳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从数码产品转型的平板厂商现在是英特尔的合作伙伴,近一年已推出多款英特尔平板。
深圳德普特电子总经理廉健将平板电脑行业比作一个哑铃,苹果、三星是一头,中间是联想、惠普、亚马逊,另外一头就是深圳。如今,像英特尔、微软这样的全球IT巨头正试图拉拢更多的深圳厂商对抗哑铃的“另一头”。
以英特尔为例,自今年4月正式宣布在深圳设立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和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后,与深圳本土OEM、ODM和软件开发商的关系开始向“蜜月期”迈进,其中就有平板厂商。曾经错失平板电脑市场的英特尔立下宏愿:今年英特尔平板的销售量,要比2013年增长4倍,达到4000万台。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圳成为整个布局中关键的一环。从去年开始,微软也前来深圳探讨合作意向,微软渴望打破这个由谷歌安卓系统统治的领域。微软提出向9英寸以下设备免费提供软件,蓝魔也发布了几款运行Windows 8系统的平板电脑,将来还会发布更多此类产品。
汉普电子总经理王驰江说,英特尔给自己带来的不仅是物料、供应链等,还有客户,“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经是去年的一倍”。
应扶持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的最新研究报告说,全球计算设备市场在2014年将出现复苏,平板电脑2015年的出货量将超越PC市场。深圳平板厂商能否能够抓住机会抢占市场份额,不让山寨手机倒闭潮重演?
品网科技海外市场总监蒋先生分析说,今年5月,公司纯WIFI的平板电脑主板销量接近90万片,下滑两至三成,6月降至40万片左右,与此同时,带3G通信功能的产品却出现了三成的增长。他认为,带3G、4G通话功能的平板出货量将大幅上涨,这也给具备相关生产能力的厂商提供了机会。除了消费类平板,在商用平板市场,如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还有很多的应用场景,王驰江估算,商用平板电脑的需求大约在七八千万台,平均价格在2000元以上,市场规模1600亿元左右。而时下火热的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也成为厂商们试图拓展的领域。
太铁汉说,深圳生产了上亿台平板电脑,但没有一台是用深圳自己企业的芯片。华为海思是全国最大的芯片厂商,以前都是内部消化,从近期华为的动作看,也有对外“开放”趋势,“如果海思能向后端厂商供货,对于深圳的平板生产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他说,深圳应扶持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从而真正带动整个智能终端行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