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前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史蒂夫·鲍尔默第三次购买一支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球队的努力终于成功。8月13日,他在洛杉矶著名的斯台普斯中心宣布,已支付总额高达20亿美元的收购费用,正式接替唐纳德·斯特林成为洛杉矶快船队“船长”。
∩。为尽快将此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新上任不到一年的NBA总裁亚当·萧华勒令斯特林尽快出售快船队,而高额的收购价格也成为逼迫斯特林“就范”的重要条件。
史蒂夫·鲍尔默能够成为此时出现在萧华脑海中的第一人选,与他此前两次针对NBA球队的不成功收购经历有关。2007年,鲍尔默是当时致力于将超音速留在西雅图市的财团之一,但球队还是在次年更名雷霆队并迁至俄克拉荷马市;2013年1月9日,鲍尔默又考虑合伙买下国王队,虽然当时提出的收购价5.25亿美元已是最高竞价,但因其试图将球队从萨克拉门托搬到西雅图而遭否决。
两次收购,鲍尔默的资本运作风格显而易见。一方面,他不怕花钱,因为直到超音速队搬离西雅图四年之后的2012年,他还在当地投资修建新球馆以迎接新球队的到来;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大城市情结”。而这,正好满足快船这支大城市球队的“寻资”需要。
唯一令人感到难以解气的是,满脑种族歧视观念的斯特林从这笔交易中狂赚158倍——他1981年收购快船队时只花费了1300万美元。不过,考虑到NBA的全球化快速发展、新劳资协议有利于球队老板节省开销以及快船队本身处于上升周期,《洛杉矶时报》仍视其为一笔“长期划算”的买卖。
科技大佬再刮“西北风”
鲍尔默当然算得清楚。这位号称“数学奇才”的哈佛大学高材生1975年在校园内结识比尔·盖茨。5年后,盖茨说服鲍尔默从斯坦福商学院退学,以公司第30位员工的身份成为微软首位商务经理并获得8%的股权。2000年1月,他正式接过盖茨的帅印,出任微软CEO。他帮助盖茨将微软从西雅图市郊的小公司做到全球软件行业领头羊,营收升至原先三倍,本已十分庞大的利润也翻了番。
斯特林当然也算得清楚,虽然他花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在最初答应出售快船队后不久,斯特林反悔称坚决不会出手并请私家侦探调查联盟总裁萧华的丑闻。接着又起诉NBA,要求法院判快船出售程序非法并索要巨额赔款。直到本周加州法院正式裁定快船可以被出售,这场持续近四个月的闹剧才告终结。
但斯特林“得了便宜又卖乖”的举动十分不明智。现在,NBA已于鲍尔默入住快船队当天对斯特林提起反诉,要求斯特林及其家族赔偿联盟在出售快船事宜上所付出的巨额花费。
但对鲍尔默来说,斯特林这个名字已是过去时,驾驭快船队才是他眼下真正热衷投入的事情。NBA联盟资深人士也很看好鲍尔默,原因很简单:科技大佬收购经营NBA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与比尔·盖茨一起创立微软前身的保罗·艾伦1988年以7000万美元买入波特兰开拓者队;“声波通讯”创始人克利斯·科汉1995年以1.19亿美元一度拥有金州勇士队。NBA曾根据球队所在地理位置,将他们和一直想为西雅图购入一支球队的鲍尔默称为“西北风”。
现在,鲍尔默在西海岸成为“船长”,连同西雅图获得一支NBA球队的渴望,正在形成新一轮“西北风”。
推动联盟价值“滚雪球”式攀升
“我曾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这个球会和他的球迷?”这是鲍尔默正式入主快船队后的第一感受。他强调,对于快船队来说,“我们将成为独一无二的贡献者,为洛杉矶社区造福,我希望自己能尽快找出通过快船队帮助洛杉矶人的方法。”
事实上,“鲍尔默船长”给洛杉矶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于此。在洛杉矶,湖人队曾是富豪和娱乐明星们的骄傲,而快船队则是蓝领们的最爱。而鲍尔默为球队注入的“科技精英”元素,则会为两队共用的斯台普斯中心吸引更多的球迷群体,甚至为快船队在全美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
从NBA联盟来看,鲍尔默的出手首先解决了斯特林的种族歧视闹剧。更重要的是,2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将NBA球队的市场价值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要知道,此前NBA的历史收购记录是今年4月密尔沃基雄鹿队的5.5亿美元。照此趋势,未来会有更多实力买家介入NBA联盟的资本运作,从而使联盟的总体价值实现“滚雪球”。
当然,身家20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34位的鲍尔默本人,也通过本次收购获得了展示自身经营管理及团队文化建设能力的全新舞台。他自己用“hardcore”来概括自己改造快船队的理念,“它意味着坚韧、顽强、热情以及每天鞭策自己的热忱,这便是我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