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高通陷“垄断门” 剑指专利壁垒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4-08-28 13:36:54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一股“反垄断”风潮正在席卷通信市场,高通、微软等跨国巨头先后遭到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的调查。”  对于高通身陷“垄断门”,国内反垄断法方面的核心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法室主任王晓晔表示,高通对基于芯片价格收取的专利许可费过高,或是其被调查的导火索

一股“反垄断”风潮正在席卷通信市场,高通、微软等跨国巨头先后遭到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的调查。

按照《反垄断法》规定,如果高通公司在国内涉嫌垄断的情况被调查认定,将面临最高超过70亿元人民币的罚款,而微软也可能面临高达6亿美元左右的重罚。

罚与不罚,罚单的意义何在?成为通信垄断调查的焦点,在电子行业咨询公司iSuppli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看来,高通对终端手机收费的模式“严重制约着国内手机产业链的发展”,高额罚单远未解决根本问题。

祸起“专利费”

高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拿中国手机市场来说,不用高通芯片的手机还真不多。”

对于高通身陷“垄断门”,国内反垄断法方面的核心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法室主任王晓晔表示,高通对基于芯片价格收取的专利许可费过高,或是其被调查的导火索。

目前,高通在无线通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CDMA、LTE基带芯片市场占据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前者市场占有率是100%,后者是90%。此外,高通在3G和4G技术方面累积了大量专利,由此产生了高通特有的“专利费制度”,这一制度,被很多手机厂商称为“高通税”。

“每年,这家公司都能从专利收费中获得不小的收益。”业内人士介绍,根据高通最新发布的201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在22.4亿美元的净利润构成中,专利授权及专利费共计18.84亿美元。

§完善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自斯诺登事件之后,市场已经对国外IT企业产生信任危机。如果通过调查暴露出国外企业的问题,对本土企业来说显然是扩大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良机。

赵占领强调,中国企业想要突破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且,还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从而真正提升市场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在破涛汹涌的专利竞争中不被打翻。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