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中国制造的产品通常被贴上质量低、复制品的标签。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这个观念正在发生改变,而科技巨头百度正是这个改变发生的主导者。
过去,国外人士常常将中国公司与“复制”相联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渐渐发现,即使两个公司的业务相同,它们可能也完全不同,相对低调的公司或许拥有更大的机遇。当涉及到新产品时,公司之间的区分线会变得更为模糊。许多公司拥有相似的产品,人们往往认为是一家公司模仿了另一家公司。百度和谷歌便是一个例子。不久前百度进军智能眼镜市场,推出了产品BaiduEye。而谷歌已对谷歌眼镜研发了多年,不少人认为这是百度对谷歌的又一次模仿。
百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的谷歌”,两家公司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位居前列,有媒体估计,在中国互联网搜索中,百度占据了约81.7%的份额,而谷歌位居第二,仅占据10.9%。
但是事实上,百度想要的更多,他们知道要想成为全球科技巨头,公司必须要像谷歌一样进行多样化发展。因此,百度进军可穿戴技术领域推出了BaiduEye。与谷歌眼镜有些类似,BaiduEye也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不过并不具备显示屏。百度认为,配备屏幕会令用户分心,因此信息将会通过摄像头传递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但用户可以通过听筒或连接的应用程序听取音频信息。
百度明白,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谷歌眼镜,那么百度将永远被定义为“中国的谷歌”。而在这款设备中,他们已经有意走不同的道路,改变在大众心中的企业形象。他们想让世界看到,百度是一家庞大的全球性搜索引擎公司,他们与谷歌相似,当绝非是谷歌纯粹的复制品。
不少国外人士认为,百度能够获利是由于模仿谷歌,但是考虑了中国的市场规模,便足以发现这些观念是错的,百度没有理由去复制谷歌。而在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后,百度或将向世界证明它们的实力。
中国拥有大约20%的世界人口,大致等于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泽西以及西欧的人口总和。拥有这么庞大的用户群,谁会愿意成为谷歌?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还只有45.8%,其中约81%为移动用户。百度明白,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还将继续增长,在未来或将和澳大利亚持平,互联网用户达总人口的83%。没错,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但这些实现便意味着中国在线用户将达到11.2亿。
不管怎样,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都将不断增加,而这意味着BaiduEye等相关科技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百度的未来充满光明,虽然与谷歌类似,但它并不是对谷歌的模仿。相比之下,对于投资商来说,百度也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