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谁都无法确定。但就因为未来是无法确定的,所有人都在试图描绘未来。而英特尔的所描绘的为来是无处不在的计算。
为此英特尔打造出了Edison芯片。Edison是专为可穿戴式设备设计的SOC。英特尔爱迪生芯片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采用22纳米英特尔凌动系统芯片,包括一个双核、双线程500 MHz CPU和一个32位100 MHz Quark MCU,可以在大约一张SD卡尺寸的模块上支持多达40个GPIO、1G LPDDR3内存、4G eMMC、双频段WiFi和低功耗蓝牙。英特尔提供高完整度的开发环境和平台,通过一系列扩展板,Edison还能够被赋予更多的附加特性,包括USB和完整的Arduino兼容性。这颗只比SD大一点的芯片将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发挥主要的作用。
2014年10月28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以“科技可以这样嗨”为主题,在798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潮人秀”。新任院长吴甘沙带领被誉为“极客团队”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研究员,一洗外界传统上对企业研究院古板、学究的刻板认知,清新亮相秀出“潮人”、“潮物”、科技人文情怀,全方位呈现了新团队的技术才华与个人魅力,展现了一家立足中国的世界级研究院的新气象。
在这次“科技潮人秀”的舞台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向到场媒体展示了他们在“业余”时间打造的具有十足极客范的科技产品,其中多数产品都用到英特尔的Edison芯片。他们的产品也向媒体展示了英特尔Edison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场景适配性。
空气模块A.M.Y和3D打印机
首先来看由一个环境监测装置启发来的3D打印机。不同的行业的人有不同思考方式,而作为软件工程师的思考方式会比较“特别”。试想谁会想到冰箱里PM2.5是多少呢?英特尔的工程师想到了,并且真的通过各种“艰难险阻”造出了外观不太好的A.M.Y。就像这位刘伟工研究员说的,他们是做计算机编程开发的,他们的作品甚至不是给人用的。所以对产品的工业设计基本为零,在后续的产品中又加入了屏幕显示的交互方式。在不断升级自己的空气净化器的同时因为零件的不理想又萌生了做3D打印机的想,从市面上购得的公版打印机不理想,英特尔的这群工程师们就自己动手改装设计,把过去五分钟才能更换的马达缩短到了30秒。现在这台被英特尔研究研员改进过的3D打印机已经在百度上公开了,源代码已上传到上面,将作为一个开源的产品开放给所有人。而下一代的3D打印机它的创造者也已经有了构想,在下一代的3D打印机将会通过Edison芯片拥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展示完了这群可爱的工程师心血来潮的作品之后,我们看到时更多Edison和日常生活领域结合所带来的未来感强烈的科技产品。
智能杯子
Edison和景德镇瓷器的集合,现代科技和古老技艺的结合。在没有开机通电的时候这个杯子就是一个普通的瓷杯。通电之后,这个杯子就有了一个可以和用户交互的彩色触摸屏。得益于Edison强大的计算和通信功能,这个杯子可以发微信,收邮件,玩游戏还能播放音乐。它有一个无线充电底座,拿开以后就停止充电,放上去就充电。它有一个九宫格应用主界面,我们用手可以跟它交互,可以在主界面上进行左右滑动切换。做到如此神奇的效果是因为在厚度只有2毫米的双曲面杯壁上贴加触控和LED模组。这个杯子的发明人英特尔研究院的宋继强总监介绍到,这个杯子作为Edison平台的标杆产品已经可做到了可量产的程度。所有设计和智能杯硬件原理图,应用开发SDK和例子,资源管理和云服务开发指南,IDEAir无线开发环境,智能杯开发包视频教程,都已经发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网上获取资源,并且在上海的展示中已经有厂商有意向生产这种神奇的杯子。
智能的衣服
Edison是英特尔为可穿戴设备打造的微型计算设备,可穿戴自然要和衣服打交道。在智能杯子之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向媒体展示了拥有Edison加持的智能服装“You light me up”和“I Care You”。前一件能在传感器和光纤的作用下,对社交活动作出反应,正向交流的越多,服装正面的集合团就电量越多。而后面的这一件更为神奇,包括互动用的光电领带和主要的内衣产品,它是基于Edison传感器制作的内衣。这套内衣可以检测包括体温、心电等指各种生理指标,这套内衣可以检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情绪并通过远程网络传递到配套的领带和领饰上,并通过APP来进行远程互动。
智能家居机器人
最好的总是留到最后,宋继强主任上台说道:之前展示的都是英特尔正在做的事,接下来展示的是将来会做的事。这次上场的是一个叫Q.Bo机器人,别名苏格拉底。这个机器人是基于英特尔酷睿i3处理器平台的机器人。并配备了Wi-Fi以及多种传感器。它的眼睛是两个摄像头,耳朵是三个麦克风,身体与眼睛各由两台伺服电机驱动。它可以和主人用声音对话,观察周围的环境,感知自己的位置,很好地满足家庭看老人、看小孩、看小狗的需求。虽然在展示的时候对于语音指令的辨识还会有些不足,但是苏格拉底的确已经体现出了智能机器人在家居中的作用。
除了这些大件的产品之外,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还展示了其他的一些还在原型阶段正在不断改进的产品。内置Edison和传感器的腕带,通过捕捉手势动作就可以翻译出手语的内容,更轻松的和聋哑人进行沟通;拥有自动感知功能的摄像头,会在你的头像出现在其中之后自动美颜。
在之后的媒体提问环节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院们围坐在舞台上回答各路媒体的提问。在被问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究竟在做什么样的东西时,吴甘沙院长是这样回答的:“考虑了我们很多技术的趋向以后,我们把核心定位成信-人系统。第一个它有几个核心元素,一个是人,一个是智能设备和系统,一个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以前的研究,比如说,它是人怎么通过智能设备来跟人沟通。我们的Edison是怎么帮人和智能物体来沟通。我们另外一个做得非常精彩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研究是帮助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沟通。这是信-人系统的第一层想法。第二层想法,原来英特尔基本上跟设备和基础设施相关的,现在我们希望把人这个要素放进去。第三层意思就是未来机器和人该怎么相处的问题,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它跟人这样一种在社会的相处会形成一种新的情况”“围绕信-人系统有三个大方向,一个是无线基础设施,第二个智能系统是很宽泛的概念,第三个重点我们叫做大数据的分析,以及认知计算。我们的认知计算是怎么能够让机器像人一样思索。”
可以看出英特尔作为走在世界最前端的科技企业之一,他们的思路已经不限于单一的计算和芯片业务。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正在朝着让普通生活更智能的方向迈进。机器是冰冷和枯燥的,凭借英特尔和像Edison这样的芯片技术,机器正在被赋予生命力和感知能力。
在宋继强主任讲述Edison的研发故事的时候表示,在Edison原型初期做的是下一代移动互联时代的硬件软件平台的一些方案,命题太大不知从哪着手。在清华美院的老师那里得到启发,他们有很多新鲜的想法,设计师不是IT人员,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受制于技术的局限性。Edison芯片就是为了打破这种限制诞生的。
在关于记者提问道“后移动时代”的时候,吴甘沙院长用四个关键词做出了解答:消失,连接,智能,融合。消失,计算已经被编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你看不见。连接,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它能够产生连接,这些连接又能够产生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智能。英特尔的一个新愿景,就是我们要利用摩尔定律这样的魔力,能够把智能、连接带给每个人。人是人,他们是分开的,需要各种各样人机交互的结合,最后就是融合。在未来所有的物体都将具有计算和联接的能力,智能将无处不在。
最后吴甘沙院长还肯定了摩尔定律在计算领域的影响力,并对英特尔7纳米芯片充满信心,英特尔将继续通过摩尔定律为更多人带来福利。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也将一直以一种开放和创新的工作模式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通过创新赋予英特尔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