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胡雷钧: 国家重点实验室 将服务器研发提升了两个台阶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周慧 谢艺观

2016-12-13 15:12:07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胡雷均:应该说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过去八九年的努力,把服务器的研发能力提高了两个台阶。胡雷均:原先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表上看不见我们,现在排名已经比较靠前,中国第一、全球第五,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进入全球服务器销量的前三。

互联网时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IT领域的研发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也上升到新高度。

可靠的信息化服务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关键应用主机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装备,同时也是整个软硬件产业的核心。中国要有自己的服务器产业,必须先有自己的关键应用主机,这也是国家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方向。

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 2007年获科技部批复正式建立,2011年5月获得科技部授牌,是第一批设立于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IT企业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从事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领域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是我国建立完整IT技术体系,完成服务器和存储高端领域高端突破的重要研发平台。

根据Gartner公布的最新全球服务器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浪潮出货量同比增长28%,为全球最高,份额位居全球第5名。在中国市场,浪潮以18.2%的销售额占比位居第1名。

中国在服务器和存储高端领域与国外发展有哪些差距,国家实验室如何发挥作用搞自主研发,中国IT行业如何突破自主创新?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浪潮集团副总裁、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雷均。

服务器研发提高两个台阶

《21世纪》: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了哪些作用?

胡雷均:原先技术基本上是国外厂商垄断的,实验室把这些技术培育出来转移到产品和研发上,才研制出真正属于我们的关键应用主机产品。

实际上整个服务器研发技术根源,都是从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出来的。像现在服务器的电源完整性和高速缓存一致性技术,作为服务器设计所必需的两个关键技术,在最早开始自研的时候,都是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来完成,然后再转移到我们的研发体系里。

在服务器领域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在突破一些尖端技术,比如关键应用主机中的可靠性设计和系统性、扩展性相关的技术,均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突破,进而转移到产品。

这两项转移,既保障了我们自主研发服务器的能力,也使自研的服务器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了产品的竞争力。这两点保障了我们过去近十年服务器业务高速发展在技术阶段的支撑。

《21世纪》:在这两个方面,有没有数据或者是成本之类的来计算研发投入带来的产业增值?

胡雷均: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服务器,比原先OEM模式产品的成本平均降低差不多20个百分点。之前我们是采用OEM模式的,所谓OEM模式,放在汽车领域里面就是把别人的发动机、车壳买来组装在一起卖。

《21世纪》: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有什么影响?因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会更多地承担一些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自主创新课题。

胡雷均:应该说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过去八九年的努力,把服务器的研发能力提高了两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是系统的主要部件是不是自研,现在从服务器紧密相关的主板到相关的IO设备,系统内的固件,乃至系统的BIOS都完全实现了自研。

第二个台阶是看是否进入了和服务器紧密相关的核心部分器件的自主开发。这个器件是指主板上的芯片,现在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CPU内存不能自己设计,其他的主要芯片都可以自己设计。

《21世纪》: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胡雷均:实验室每五年有一个考评周期。随着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和IT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增多,研究院所的考评机制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浪潮来讲,就是国家在关键时刻,给我们的自主研发添了一把火,这个关键的支撑,让我们能够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以后还有更大的目标和更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刻,关键项目的立项,国家的投入倒向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对于企业发展应该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关注用户独特的需求

《21世纪》:目前浪潮全球销量是第五,国内销量第一,是不是因为浪潮是国企,国内采购更具有倾向性?

胡雷均:原先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表上看不见我们,现在排名已经比较靠前,中国第一、全球第五,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进入全球服务器销量的前三。

没有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就没有再往前进的基础。以前我们在成本上跟国外产品相比处于劣势,因为不能自己研发,国外的成本要比我们低,所以打起价格战来打不过人家。

现在我们也不打价格战,拼品质。成本不能比别人高,技术上就要有突破性和独特的东西,在都掌握的技术领域里面做精,这保证了产品在竞争时更有优势。

在同等的技术指标上,我们和国外产品的价格基本持平。但之所以能够在百度及这些互联网公司里面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还是在产品特点和运营模式上更有优势。

互联网公司随着运营规模越来越大,就会定制自己的产品型号,目的一个是为了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另一个就是要紧密贴合需求,其做法就是在产品的技术特点上要符合客户的运营特点。

我们比国外公司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工作的效率要高得多,面对这样的客户,采用研发部门直接跟客户沟通的模式,可以更快地把客户的需求实现到产品里去。

对于互联网客户来讲,要求产品定制的一个主要诉求就是,不想要的东西希望你能从系统设计里面拿掉。还有一个诉求就是很多没有的设计,要根据他的需求增加进去,或者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这方面来讲,中国企业比国外的系统供应商做的更好,不仅反应快,而且产品和服务都做的更好。

在技术创新上,公司有一些特定的需求,需要突破原先产品技术的框架,要突破就必须要有一些独有的技术去支撑,需要企业的研发计划更为灵活,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调整。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关注的恰恰是这类用户独特的需求,还有这类需求对系统技术和系统设计提出来的挑战。

《21世纪》:关于创新的政策很多,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换这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目前瓶颈主要在哪些方面,应该重点从哪个方面突破?

胡雷均:现在的瓶颈可能还是对传统科研体系里人的考核机制,原先注重论文和评价,那是理论研究领域里的一些标准和方法。在技术领域里,可能更注重成果,更注重成效,专利、产出可能是更重要的考核指标。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