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到处都可以见到疾驰在路上的“MUSCLE CAR(肌肉车)”,这种动力澎湃、硬气十足的汽车,是美国人的最爱,也是美国汽车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2014年10月,在部门调整后就任EMC II核心技术部门总裁的Guy Churchward,如今所负责的正是这样一个类似“MUSCLE CAR”的部门:这个部门由过去的VMAX/VNX统一存储部门和DPAD数据保护部门合并而来,它还将EMC璀璨的全闪存系统新星XtremIO纳入麾下——核心技术部门拥有EMC II在市场上最具“POWER”的绝大多数业务。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CJ Desai所负责的新兴技术部门,与Guy Churchward所负责的业务相反,这一部门所包括的ScaleIO、混合云网关、高性能计算存储、Isilon、ViPR以及软件版本的VMAX/VNX等业务,在企业级存储市场上更类似于与前者的互补性业务或是非主要存储产品。
就现有业务的角度,CTD(即核心技术部门)更像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EMC,或者说,是在存储硬件时代叱咤风云,为EMC II打下超过30%外部存储市场份额的那个EMC,虽然EMC II为CTD注入了XtremIO这个新鲜血液。
我们可以从产品(销售)形态和业务目标市场两个角度来更进一步的理解CTD的业务范畴,以产品角度来说,以VMAX、VNX、Data Domain,甚至是XtremIO为代表的CTD的核心产品,主要以“软件+硬件”的整合方式进行销售,按照CTD的产品营销全球副总裁Matt Waxman所说的,是“按照客户喜欢的一揽子的方案的产品”来销售的。
以业务目标市场来说,CTD的主要产品都是围绕着现代的、核心的企业级业务领域进行开发和销售的,换句话说,就是以那些仍然以Oracle或其他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的企业为目标客户的,即便是在发布初期VDI客户数量占比极多的XtremIO来说也一样如此——在发布之后半年,按照XtremIO的CTO任宇翔的话说,“核心数据库的用户比例已经回到了一个很高的而且是正常的范畴之内”。
但在当下软件定义、分布式以及开放式架构等潮流横行的企业级IT市场,即便没有OpenStack、Docker等等这些热词跟随,人们还是将EMC II的新兴技术部门当作EMC更有前途的业务,特别是软件定义存储ViPR、ScaleIO等等这些产品——即便是XtremIO,闪存介质的时代洪流,也敌不过“业务应用架构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市场噱头来的引人注目。
特别是当“去IOE”被具(Yao)象(Mo)化成“去除一切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之后,更符合所谓“互联网精神”、“软件定义一切”、“分布式架构去中心化”等等这些“未来趋势”的技术实现方式更是受到了中国市场的热潮,甚至还有一些客户的追捧——在这样的语境氛围下,Guy Churchward所负责的CTD,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
请注意,此处的“逆天”,取得不是“超级棒”的意思,而是这个词的本意。
[page]谁说我们就是落后的代表?
在前不久举行的EMC战略论坛大会上, EMC公司的管理层引用了一部分IDC研究公司的调查数据,其中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外部存储系统市场的复合年均营收(目前为260亿美元)将实现3%增幅。但在此期间,“传统独立混合系统预计将出现13%的复合年增长率下滑”,而“新系统预计将迎来22%的年复合增长率(新系统加上融合型系统的整体年复合增长率则为19%)”。
传统独立混合系统的典型代表正是VMAX与VNX阵列;整合型系统的代表则是来自VCE公司的Vblock;新型存储系统则包括XtremIO、ScaleIO/ECS以及DSSD;除此以外,超融合型系统(VSEX BLUE)与向外扩展NAS(Isilon)也将实现营收提升。
虽然VMAX、VNX还是EMC的盈利大户,但即便是在EMC公司看来,存储市场也确实正向着“融合型与超融合型系统、全闪存阵列以及专用性备份设备”倾斜:“EMC预计从2014年到2018年期间,传统混合(基于硬盘驱动器架构)存储系统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出现5%的下滑(例如VMAX以及VNX等等)。”分析师Aaron Rakers在文章中是这样引用EMC在大会上的观点的。
EMC官方给出的到2018年的业务比重预测
在媒体舆论和市场声音方面,Guy Churchward所负责的核心技术部门受到的调整或许更大,有一种观点认为,EMC在去年底进行的部门调整的目的,是要让EMC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不必受到来自现代存储系统业务部门的人员的限制和影响,将VMAX、VNX为首的传统存储与ViPR所代表的“存储技术的未来”进行部门上的分割,是为了让后者不必受到前者的牵制,因为“EMC的核心技术部门的产品代表的不是未来”。
Guy Churchward可不这么看,他强调,EMC的核心技术部门可不是落后的代表。
“2014年我们推出了全新的VMAX3,在我本人接手VMAX3的工作时,一开始我确实觉得这不算什么,只不过是比VMAX2大了一点而已,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Guy Churchward说,自VMAX2开始EMC就在考虑并执行对VMAX的革新,以图在真正意义上把存储介质和数据服务分开,但“直到VMAX2进入更高的版本号,这些工作仍然没有完成”。
“但现在VNX和XtremIO都可以被VMAX3的数据服务所包裹。”Guy Churchward表示,VMAX3意味着EMC可以把不同的、全面的存储服务真正集成和融合到一个完整统一的存储资源管理平台中去,把数据服务和存储介质清晰、有效的分开并进行管理。
从VMAX3的架构上来说,曾有分析师是这样认为的“从产品配置(上看),您可能较难判断这是一款存储,还是整合了IT架构(融合架构)的配置。” EMC VMAX3的HYPERMAX OS可以支撑众多应用以及数据(完全可以将EMC所有的Content Management,大数据分析软件集成)管理功能。结合着Dynamic Virtual Matrix,EMC VMAX3可以根据任意负载的规则制定,自动配置资源。同时,可以实现云端数据读取,通过阵列支持移动数据和云端数据保护。
此外,EMC VMAX3 将一层、二层存储进行集中统一整合,让用户可以根据负载资源需求和数据保护SLA需求,实现存储资源配置和数据保护,做到数据生命周期的透明、自动化管理。此外,与刚刚收购的TwinStrata云网管技术相结合,VMAX3还可以跨混合云提高企业级数据管理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在VMAX3近乎“疯狂”的硬件配置背后,是VMAX3体系架构转变为以数据服务为核心,根据业务负载动态配置资源,保证应用的高度整合以及可靠性的架构设计目标,就这一点来说,VMAX3更像是“融合基础架构”而不仅仅是高端存储系统,而EMC的竞争对手们,在高端存储的这一角色改变上还是有需要追赶的地方的。
Guy Churchward还提到,从CTD的角度,在云计算、超融合系统方面都是在增加投资的,这意味着EMC认为CTD在这两个市场还是值得投入及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的,而他还认为,“EMC CTD以前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技术(至少在不短的时间内)还是有着自己具体的用途和前途的”。
“超融合架构觉得自己可以代替全闪存阵列,全闪存阵列又觉得自己可以替代VMAX,我同意有些人的观点,超融合架构确实可以就像iPhone一样发挥作用,也可以发挥微单的作用,偶尔也可以发挥数字单反的作用,但有了超融合架构这个iPhone,很多人还是会拥有微单和数字单反相机。”
他以iPhone、微单和数字单反相机来指代超融合系统、全闪存阵列和类似VMAX这样的传统存储阵列,并认为“iPhone、微单和数字单反都有他们的应用场景,‘消费者’、‘专业摄像师’和‘摄影爱好者’会选择使用不同的、他们各自喜欢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也都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之中。
“即便iPhone不断在挑战手机拍照的极限,但微单和数字单反仍然在不断的创新,而且也拥有不错的市场。”——这或许就是Guy Churchward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当然,从技术迁移和互相影响的角度,iPhone、微单也确实都在持续接收来自数字单反相机的技术,而Guy Churchward认为,“不是谁都能做高端存储的,就像不是谁都能做市场上成功的数字单反相机。”
[page]想玩高端存储:最好还是再补补课
确实,数字单反相机市场长期以来被佳能和尼康占据,索尼依靠“与传统市场不对称的性价比”艰难的杀入这一市场,而宾得等小众品牌则在艰苦求生——在提到华为、浪潮等中国IT供应商进入高端存储市场时,Guy Churchward认为“差距是明显摆在那里的”。
“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新进入存储市场的供应商的话,更加合理的选择是做中端和入门级的存储,或者干脆去做超融合系统,进入高端的存储市场,有点儿‘无所畏惧(套用无知者无畏?)’的感觉,因为要想达到EMC这样的厂商的高端存储系统的可用性不是那么容易的。”
Guy Churchward说,他自己是个偏执狂,就高端存储系统来说,对系统的可用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考虑。他承认,高端存储市场本身也在分化、发展,VMAX3的架构是全新的,XtremIO也在进入高端存储市场范畴,但“高端存储系统服务的是关键的工作负载,高端存储服务必须要明确这关键的一点,就是‘你所提供的数据服务的关键级别是要与此相对应的’。”
除此以外,他谈到,EMC通过在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方面的分离和协调管理,更进一步的提升了自身高端存储的价值:“我们看到在存储硬件厂商方面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也就是把数据服务和存储的后台分开,正如在我们所说的照相机方面,机身和镜头之间是分开的。所以非常理想化的状态是,客户可以自由的选择他们后台存储的介质以及品牌,但同时又能够在数据服务,类似于数据安全方面,获得VMAX级别的服务。”
不过,回归到业务层面,Guy Churchward确认,“高端存储的入门级市场,中端存储的高端型号”正在发生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来自EMC的竞争友商,也来自于XtremIO这样的全闪存阵列产品:“这样的产品对这一市场区划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它低功耗、高性能、低延迟,对客户来说,维护成本也非常低,性价比也是很高的。”
但他同时也表示:“我不认为全闪存阵列会出现这样的转折(指全闪存阵列出货量超过现有传统存储),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更有可能的应该是混合阵列,既有磁盘也有闪存,这样的事情才更具可能性。”
虽然Guy Churchward认为“那些觊觎高端存储市场的新玩家应该去搞超融合系统”,但他同样为EMC的发展留了“后路”,他提到,EMC在去年年底回购了整个VCE,而这本身就是市场上最出名的融合基础设施之一,而且“里面还结合着EMC的VNX和VMAX的销售”。
[page]别把我们的部门划分看得太重
2014年的部门划分粗看起来,很像是把EMC的系统级业务和软件平台业务进行了划分(如果不考虑到Isilon的归属的话),十分类似EMC软件定义存储ViPR的“数据平面(CTD)与控制平面(ETD)”的分离方式,而随着ViPR、Project Liberty以及可能存在的软件化Data Domain等产品的进展,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比如说Project Liberty,2014年5月,EMC发布了Project Liberty,这是一款基于VNX的虚拟化存储软件,可以说就是EMC VNX存储系统的“虚拟化或是软件化版本”,这也就意味着EMC将拥有两款不同的VMX:一个是现有的以高度融合的存储系统为形象的;另一个是很可能可以部署到公有云环境、虚拟化环境的虚拟化软件版本。
不仅如此,据Guy Churchward透露,EMC也很快就会推出虚拟版本的DataDomain软件,并和ViPR进行合作,实现ViPR与包括DataDomain在内的所有EMC“存储软件”的集成。
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新兴技术部门用不了多久就会再造一个软件版本的核心技术部门,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浪潮迭起的今天,CTD不仅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更像是“分分钟要并入ETD的节奏”。
对此,Guy Churchward的看法是“有时候人们把(EMC的)部门划分看得过重了,原先EMC可是有九大产品部门,如今整合后就剩了两个”,而且,“CTD和ETD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虽然技术团队分属不同部门,但其实在基础工作上大家是在一起干活的”。
暂且不论内部的工作划分,就EMC的部门调整来说,“几乎是年年有,时时调”,以EMC的数据保护业务为例,自2007年以来,就从虚拟的BuRA部门(业务组合),到BRS,再到DPAD,继而作为核心部分融合到CTD,历经部门调整,只要是有需要,EMC是绝对不会忌惮外界是如何看待自身在业务部门调整方面的决策的。
就Guy Churchward个人的体验来说,他表示:“我是软件工程师出身,不是做硬件的。我们谈到硬件,硬件其实是要为客户实现软件的价值是密不可分的,所以EMC目前这样的组织架构,实际上不是出于你刚才谈到的利润的问题,也不是出于技术本身融合的问题。”
那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Guy说,更多的是,EMC希望给客户(采购层面的)选择:“他如果只想用我们的软件,就是数据服务方面,我们可以给。他如果想用到我们的硬件和软件一体机,我们也可以给他们这样的选择。”
“我在EMC工作四年多了,每一年我都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我几乎可以肯定的告诉你,1、2年之后我们再见面的时候,我的部门肯定又换了。”Guy Churchward说,如果一定要为CTD和ETD进行定位,那么“CTD是代表了现代的存储,而ETD代表着更加未来的存储架构”。
但他话锋一转又说道:“我们的客户其实也在从本地存储环境,向着环境进行演进,而ETD只是研究云存储等分布式存储环境会多一些,其实,我们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既然有新兴的东西,原来的东西就变成了‘核心’的技术,新兴的东西呢?就变成了第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