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测试的重要性分析

责任编辑:editor03

2014-09-04 14:25:13

摘自:比特网

服务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就可以通过新的批发E-Access服务和标准化工程远距多种服务,到达巨大数量的当地、区域和全球的位置。

当新一代运营商级以太网(CE)2.0在2012年推出时,MEF总裁陈子湳曾表示:“有了电信级以太网2.0,服务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就可以通过新的批发E-Access服务和标准化工程远距多种服务,到达巨大数量的当地、区域和全球的位置。”

批发市场终于松了口气,因为CE 2.0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全球术语,使它更容易扩展他们的产品至新的领域,而不会为了试图排队和测试多样以太网产品的兼容性而面对时间和成本的劣势。

但这是否意味着现在可以无需测试而提供服务呢?答案是既肯定又否定 - 如同EANTC(欧洲高级网络测试中心)董事总经理Carsten Rossenhoevel解释:“当你买新车时,你并不需要检查它是否具备刹车、灯光,和一辆车所该有的基本功能,因为有由行业标准和认证照管的安全和车辆性能的基本标准。但是,当谈到选择特定目的的车辆时 - 例如越野车、跑车、家庭轿车,或其他车 - 那么你会基于进一步的评估来做选择,这些评估包括已发布的越野性能测试和个别的试驾评估。”

E-Access也类似。它提供了以太网批发服务连接的标准,而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接口定制,但你需要考虑客户实际的端到端服务需求。可能对延迟性、高可靠性、低抖动、高带宽、可扩展性等会有特定的要求,这已超出E-Access的标准 – 就像家庭轿车的性能证书并不能保证它适合越野驾驶。

测试的水平

Spirent通信高级产品营销经理Rajesh Rajamani解释说:“这有助于区分三个层次的测试,一致性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一致性测试是测试网络或服务符合要求标准。如果该服务已经被E-Access认证,表示这个测试已经符合标准。但Rajamani指出,对于大多数网络而言,客户流失率和升级率意味着为确保E-Access认证标签仍然适用,运行普通的一致性测试还是值得的。

功能测试已向下钻研到具体的服务需求,如连接是否适合视频流、VoIP、灾难恢复,或其他客户的需求。在这里服务提供商可以开始区隔他们的产品并对准特定的目标市场。这是个事实,一个服务可以完全基于已获得认证并已进行性能测试的设备;但是当网络组装起来,结果证明整个网络小于其部分组件之和。基于诸如运营商级以太网成熟标准的网络的很大部分的服务质量问题是基于网络配置的。再次,有必要端到端地测试服务,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测试。

一旦确定网络可以满足这些服务需求,接下来的问题是:它能够满足全部需求吗? 在理想条件下提供巨大的带宽是一回事,日复一日地在一系列的日常工作环境中,或甚至在极端负载、故障条件,或网络攻击下确保带宽能提供给数千个端点使用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性能测试填补了“可以交付什么”和“能够交付什么”之间的差异,在测试答案之前先决定什么是正确的问题要问需要大量的经验。今天的性能测试设备能够重建实验室实际运行的条件;其中包括实际的日常流量,可以缩放来模拟极端的“高峰时间”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请注意,“现实的条件”不仅仅是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量叠加的问题,而且是重建他们的不同的模式,例如视频是一个持续的高带宽需求,而当人们说话或沉默时,VoIP则是以不规则的双向脉冲出现。

如果了解服务在攻击下会如何运作是重要的,那么基于云的测试程序可以连接到最新的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数据库,并正在不断地被更新以包括每一个可能的攻击状态。

不幸的是,性能测试的可能性是无止境的,因此,在理想的性能与可接受的性能和可能的操作条件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以创建真正实用的和有成本效益的测试流程,需要专业技能和可观的经验。

主要的挑战

提供一个有用的业务服务超越提供能满足特定一致性、功能和性能要求的连接,该业务服务也必须是可管理的。

Rossenhoevel解释说,做一个可互操作的连接是一回事,但保证运营、管理和维护(OAM)功能在网络上能被积极支持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果单一提供商的服务无法正常工作,你可以期望他们及时将故障排除。但是,如果出现故障的服务跨越多个提供商网络,通常很多时间浪费在分析上,因为服务提供商没有合适的工具来迅速确定问题的根源。CE 2.0现在包括了提供商间OAM功能的必要手段。”

对于Veryx技术高级产品经理Madhan Panchaksharam而言,这个问题不仅是电路配置跟上持续运营和设备升级的不断演化的同时能保持服务水平和互操作性,而且也有复杂的挑战。“CE 2.0普遍被技术强大的团队理解接受,例如网络工程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团队。然而,参与日常测试和开通服务以及监测和故障排除的团队 - 典型的是网络运营团队 - 通常对这些定义的理解很有限。”

Madhan Panchaksharam继续说:“尽管让他们的服务认证是迈向MEF CE 2.0网络完整性的很大的一步,通常服务提供商在服务激活期间仅仅依靠ITU-T Y.1564 或 RFC 2544。当需要时,这些测试被证明是不足以确保全网的电信级服务交付的。”

特别是云服务提供商(+本站微信networkworldweixin),要全盘管理运营商级以太网服务 - 能够预测出哪里需要增强容量和性能 - 所以客户对其SLA将会得到满足能有信心。

最佳测试实践

一致性测试只是第一步,Madhan Panchaksharam表示:“经验表明,有许多的问题直到用户开始使用他们的服务时才被发现。例如大多数客户报告的问题的共同原因指向配置不匹配和设备互操作性问题导致的有关VLAN的保存、CoS标签保存、MTU处理、突发处理、端口安全和控制数据包处理的问题。这是因为RFC 2544/Y.1564专注于性能参数验证。它不保证许多MEF所描述的功能面。”

正如Carsten Rossenhoevel指出,MTU的处理已包含在CE 2.0认证符合最低传统的IEEE标准的要求(1526个字节的数据包大小)。今天的商务和云以太网服务通常需要最少2000字节MTU值。CE 2.0一致性测试创建了最低要求水平的公平竞争环境、个别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确保了厂商和服务提供商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每次出现一个新的服务时,服务提供商应该始终对CE 2.0属性运行验证检查,而不是必须解决以后出现的问题 – 特别是如果服务跨多个提供商时。CE 2.0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语言,有助于澄清沟通,对于问题减少了浪费时间指责其他运营商的倾向。

更重要的是,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期望和协议方面有实际性能测试的需要。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需要继续履行的保证,但不一定需要在极端或危机情况下无缺点地运行。通常更有效益的是只要了解性能限制和制定策略来应对危机,而不是花大钱使系统具有完全防弹功能。性能测试针对系统可以管理什么以及它可能的失败提供了指导 - 如何围绕失败最好地计划。

测试到这个水平不是简单的事,如果尝试手动将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动化测试变得至关重要,不仅确保该测试可以迅速地进行,而且也减少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一旦测试成为一种负担就会减缓服务交付,也会对服务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自动化测试是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因为它使我们可以想象以接近线速来监视性能 - 例如,运行经常的连续性检查与环回信号来触发自动故障管理,使系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移流量或自我愈合,比任何人工操作员能检测到故障的时间要短。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报告这些测试结果时,要坚持标准的CE 2.0定义和术语。作为一种标准语言,MEF术语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给批发合作伙伴分享他们的测试结果,并加速在多运营商网络故障排除。

结论

若非MEF定义基本的E-Access规格和提供共同的CE 2.0语言和标准,多运营商云服务蓬勃发展的复杂性将会是一个可怕的发展状况。业内回应了大量复杂的网络测试服务和自动化测试设备,使快速、简单、或正在进行的测试成为实用、高性价比的命题。

Rajamani总结:“在服务现场发生失败状况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随着互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加上客户的不断流失和系统升级需求,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部署可靠的设备,提供至少等同于传统预期的服务效果。”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