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深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通信设备商提供满足最新标准要求的网络设备周期被大大压缩;但是,5G试验阶段的终端设备还无法满足商用需要,现阶段的试验终端体积大,在芯片、天线等方面也还不成熟。
至于网络建设,运营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非独立组网(NSA),二是独立组网(SA)。在上海展期间,中国联通首次明确表态以SA方式建设5G网络为目标,至此,三大运营商都回应了5G网络如何建设的问题。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大运营商的表态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NSA建网,未来还存在不确定性。
第一阶段国际标准出台 5G加速度配套需同步
日前,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正式批准确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功能,第一阶段全功能完整版5G标准正式出台,我国5G产业也将全面启动。
据了解,5G主要有三类典型业务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意味着上网更快,大规模机器类通信意味着接入设备更多,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让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变为可能。第一阶段5G标准出台,是否代表用户能够同时享受到5G三大“福利包”?
事实并非如此。近日,《5G承载需求白皮书》发布,指出5G网络在三大业务场景应用时,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目前,增强型移动宽带前景可期,并已在这一版标准中实现标准化。后两者对网络能力要求较高,应用需求和商业模式仍不确定,还需要在后续版本的5G标准中继续完善。同时,业界也应继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方案完善及产业化进程,形成完善的5G承载方案,全力支撑和迎接5G商用时机到来。
不少用户对5G充满期待,但也小有担忧。此前曝光的“流量偷跑”“无限流量套餐不无限”等新闻,让用户不敢“任性用”;有用户反映,大城市的5G建设如火如荼,可是自己家乡小城的3G、4G网络还不够通畅,常常得“举着手机找信号”;此外,运营商能否提升5G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也是用户关注焦点。
将5G网络建设得更规范、更均衡、更安全,还需各方一起努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关键是要加大电信业之间、电信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市场竞争,把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中,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5G红利。(人民日报许 晴)
第2页 /(共2页)5G商用两大挑战:组网难度加大 终端面世滞后
“5G终端的发展目前落后于网络设备,运营商的建网方式是需要慎重权衡。”上周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期间,一位通信设备展商向证券时报记者说。
的确,3GPP在6月中旬发布了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方案,由于中国企业深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通信设备商提供满足最新标准要求的网络设备周期被大大压缩;但是,5G试验阶段的终端设备还无法满足商用需要,现阶段的试验终端体积大,在芯片、天线等方面也还不成熟。
至于网络建设,运营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非独立组网(NSA),二是独立组网(SA)。在上海展期间,中国联通首次明确表态以SA方式建设5G网络为目标,至此,三大运营商都回应了5G网络如何建设的问题。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大运营商的表态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NSA建网,未来还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随着5G标准的成熟以及试验的不断深入,行业应用正逐渐取得突破,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在此前的通信展上,运营商需要利用4G网络来模拟5G的应用体验,但是到了今天,运营商已经在展出基于5G试验网的自动驾驶、8K超高清视频等应用了。
5G建网路径明晰
随着3GPP发布5G SA标准,5G商用也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但是,目前距离2020年商用的目标只剩一年半左右时间,非常紧迫。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国内的5G第三阶段测试将主要验证SA标准,而明年开始,运营商就要建设预商用网络,这里存在采用NSA或SA方式建设网络的选择。
可以说,5G已经进入国际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阶段,面对多样的5G技术候选方案,运营商需要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部分欧美运营商早已明确NSA建网的路径,此时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海展期间,中国电信发布了5G技术白皮书,明确了在5G网络演进路线上的态度,即SA方案可避免频繁的网络改造,降低组网复杂度和终端成本,减少网络投资;同时,也可以确保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实现真正的5G。
对5G组网表态较少的中国联通也宣布,5G网络将以刚刚冻结的SA为目标架构,前期聚焦eMBB(增强移动宽带),为大流量高带宽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支持;后续将积极引入uRLLC(低时延高可靠)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技术,提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中国移动在本次展览期间也表示,将打造国际领先的5G网络,并以独立组网为目标架构规划5G网络,推进5G网络部署云化,加速推进5G产业端到端成熟。
从标准来看,SA组网相对NSA有不少优点,尤其是SA作为目标网络方案,可避免NSA的网络频繁改造和终端复杂的问题,SA还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5G新特性,业务能力更强。
但是,上述展商告诉记者,5G建网比4G挑战更大,一方面,由于5G部署在较高频段,宏基站要实现连续覆盖越来越难,需要小基站进行补充,另外,由于5G频段穿透性差,室内也需要进行基站部署,综合来看,运营商建网的复杂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宏基站本身造价高,在单站覆盖有限情况下需要更密集的部署,因此部署的总成本会大幅上升。
虽然三大运营商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以SA为目标网络架构的意愿,但在该展商的理解中,这并不意味着运营商会完全排斥NSA组网方式。“运营商既可以选择SA架构一步到位,也可以先建NSA再演进到SA,这一点还没有定论。”
其中的主要区别在于,选择SA建网需同时部署新的核心网与新的无线网,采取NSA方式则可以利用现有的4G核心网,只需另外新建无线网。相比之下,以NSA方式建网,初期成本更低,由于三家运营商资本支出实力不一,在选择建网方式时可能会略有侧重。
值得关注的还有,虽然SA架构能够更好的满足5G的三大应用场景,但在商用初期仍然以eMBB场景为主,面向行业用户的uRLLC、mMTC还有待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因此,如果在商用初期运营商就大规模建设SA网络,其收益成本比可能并不高,而NSA不仅建网成本低,初期也完全可以满足eMBB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