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带来的“扼腕之痛”已让大家形成共识,中国必须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一认识也正得到中国科技企业的一致认同。
中美已在5G领域展开角力
近日有媒体发文指出,5G技术被看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中美都渴望在5G保持领先,并由此在5G领导地位和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标准设定中展开激烈竞争。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是中国为数不多走在世界前列的行业之一,中兴和华为作为世界仅存的四家通信设备制造商中的两家,是中国在争夺5G领先地位的关键节点,并且中兴和华为在通信行业,尤其是5G领域有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随着中兴、华为等中国通信设备公司以及诺基亚和爱立信等欧洲公司在5G领域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真正的竞争正在展开。高通和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制造商以及运营商也参与其中。5G的技术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根据IHS 5G产业报告,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这几乎相当于所有美国消费者在2016年的全部支出,并超过了2016年中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消费支出总和。
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将对经济格局产生洗牌效应,微软的衰退和谷歌的崛起,Intel式微而高通称王,都成为通信技术引发时代变迁的缩影。而相比3G/4G技术,5G技术传输速率高、网络容量大、延时短,能将网络能效提升超百倍,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资源支撑,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行业利润。因此,5G是一场双方都绝不想输的战争。
中兴事件倒逼中企自主创新
在经历过“中兴事件”之后,中国企业深刻理解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经涌现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覆盖从高铁、大飞机到超级计算机,从移动支付、到天眼、卫星等各行各业。
同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已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新一代物联网技术NB-IoT、eMTC、5G 车联网、边缘计算的出现,给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下华为、阿里巴巴、小米、中天微等国内多家企业开始研发和应用自己的芯片。例如,华为有海思麒麟芯片,小米有澎湃芯片,虽然这些芯片还与美国芯片巨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企发力共同研发芯片,在未来有望改变依靠进口局面。
而随着5G发展方向的确定,力争进入5G第一梯队的中国更需要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国产通信企业站在潮头。同时,中兴和华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5G专利申请者,突显出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寻求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武库。
科技企业应强化技术自主性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经在达沃斯论坛上阐明,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从中国各行业全球占有率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占有率比较高的制造业,都是有技术含量和门槛的,但技术密集度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表面看来,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生活服务这些领域,在软硬件、科技、制造这些代表高科技实力领域的独角兽依然稀缺。
从长远来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科学和创新是美国所拥有的最大竞争力。也是中国受制于美国的关键痛处。由此,转压力为动力,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以知识产权立国、创新立国为根本,再发展和扩大内需,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的企业也需要思考,全民提倡的技术创新,应该怎样去实现,怎样去落地,怎样去升级到产业层面。这里就需要具有包容力的环境,孕育创新种子的良好土壤,崇尚和鼓励科学家、企业家们自由探索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