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首批5G站點在京啟動 5G商用化邁上新賽道

责任编辑:zsheng

2018-08-17 16:40:57

摘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到明年,假如全國人口瞬間翻20倍,再把他們全都擠進北京1 6萬平方公裡的區劃內,你會驚異地發現,這麼多人居然可以毫無困難地擠在一起看高清電影、玩VR游戲,還能“指揮”家裡的空調、洗衣機按時工作。

到明年,假如全國人口瞬間翻20倍,再把他們全都擠進北京1.6萬平方公裡的區劃內,你會驚異地發現,這麼多人居然可以毫無困難地擠在一起看高清電影、玩VR游戲,還能“指揮”家裡的空調、洗衣機按時工作。實現這一“奇跡”的秘訣正是5G。8月13日,北京聯通正式發布“5G NEXT”計劃,並宣布北京市首批5G站點同步正式啟動。作為中國聯通首個開展5G試驗的試點城市,北京將在2019年下半年開啟5G試商用,屆時可支持1平方公裡內同時有超過100萬個終端接入使用,“萬物互聯”指日可待。

可容納10萬名觀眾的國家體育場“鳥巢”,佔地面積0.2平方公裡,建筑美輪美奐,是首都的著名地標。然而鳥巢周邊的居民卻備受移動通信信道擁堵的困擾,甚至戲稱其為“信號黑洞”。原來,由於使用移動通信終端的人員密集,在大型活動舉辦期間,現場往往有十幾輛甚至幾十輛通信保障車運行,仍然難以使活動期間的網絡流暢如常。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行,屆時數以百萬計的觀眾、運動員、工作人員將涌入北京,每場賽事都將在小范圍內聚集數萬人,為通信帶來嚴峻考驗。在“5G NEXT”計劃發布會上,中國聯通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2022年冬奧會官方通信服務合作伙伴,中國聯通將把5G技術應用到冬奧會場館管理、賽事體驗、媒體轉播、日常訓練等場景中,如無人駕駛擺渡車,媒體區照片、視頻、VR即拍即傳,京張、京延沿線5G高速覆蓋等,全方位打造冬奧會與5G智慧融合解決方案。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已經在包括北京、雄安新區、張家口等在內的16個重點地區啟動了首批5G規模驗証,將在冬奧會為觀眾、運動員、奧運組織者等提供“4G+5G+千兆寬帶”的網絡服務,向全世界發出“北京名片”。

發往全世界,究竟要多快?5G的答案是“一眼萬年”。根據國際技術聯盟(ITU)的技術標准,相比4G每秒100Mb的上行峰值數據速率,5G這一數值將達到每秒10Gb,是前者的百余倍﹔同時,5G網絡延遲最高不超過4毫秒,遠遠低於4G網絡的20毫秒。此外,5G基站能夠支持時速500公裡的設備,數據包必須在1毫秒內到達基站,並且切換基站的中斷時間應該為0毫秒。可以說是乘高鐵也趕不上的“神速”。

與4G相比,5G並不僅僅是快得“多了一個G”。如果說4G技術的普及讓手機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伙伴,那麼5G將把人們身邊的每一件用電的設備都納入“朋友圈”。“和4G之前的移動通信技術不同,5G是能從本質上解決人與物、物與物聯通的革命性技術,將為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比如,現在無人駕駛還存在著響應速度和網絡覆蓋的問題,但5G將解決這些問題。更重要的變化是在智能制造領域,5G能夠讓機器和機器直接協調、‘對話’、互動,將有更多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參與進來,對工業質量會產生很大的提升作用,真正推動實體經濟變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樊慶峰表示,5G的商用將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帶給“互聯網+”更大的想象空間。當前,中興通訊在全球布局5G專利超過1700件,是5G全球競爭中的佼佼者。然而在樊慶峰看來,我國的5G優勢集中在整機和網絡建設水平上,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不均衡,亟需國家引導或支持,才能讓5G盡早全面落地商用。

事實上,當前我國5G產業在不同的賽道上都加速奔跑。今年2月,華為面向全球發布了首款符合3GPP標准的5G商用芯片巴龍5G01,以及基於該芯片的首款3GPP標准5G商用終端華為5GCPE﹔3月,中國移動開通了全球首個5G系統站點,並打通國內首個5G電話﹔4月,中興通訊攜手中國電信和百度公司,推動國內首次基於5G網絡實況環境下的無人駕駛車測試在河北雄安新區“開跑”﹔8月15日,聯想發布支持5G模塊拓展的手機MOTO Z3,是全球首款可升級到5G的手機……那麼,是否隨著5G產業的飛速發展,全民都能享受到技術升級的紅利呢?

“4G時代,自主知識產權的終端芯片研發沒有突破性進展,致使智能終端成本長期居高不下,將群眾‘隔離’於高科技之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余少華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智能終端產業受制於國外廠商的專利,高昂的專利許可費用提高了4G智能終端價格,讓廣大低收入群體望而卻步。發展5G技術,要在自主知識產權的終端芯片研發上進一步突破,不斷降低終端生產制造使用成本,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當前,5G網絡標准必要專利的主要權利人為華為、高通、愛立信三家。對於終端廠商而言,使用高通的5G標准必要專利,將會被收取整機售價2.275%到5%不等的專利許可費。這一成本甚至可超過終端本身材料配件成本總和。業界猜測,華為或將向終端廠商收取相應額度的專利許可費。對此,華為於8月12日予以否認,“華為將在專利許可活動中嚴格遵守FRAND原則,不敲詐產業和社會,並倡導其他致力於推動5G技術實施的權利人使專利累計費率比4G更低、更透明。”華為官方如是回應。對此,有關專家認為,作為中國企業的華為掌握標准並堅持不收取過高專利許可費,對中國5G終端企業降低成本、擴大市場提供了優秀的利好環境。“搶佔5G標准的話語權是我國通信信息產業向高端邁進的一次機遇,有利於在產業發展中掌握更多主動權,減少在知識產權層面受到的束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認為,這將激勵企業進一步深入研發、優化技術,讓5G盡快“飛入尋常百姓家”。

“讓中國所有階層的人都能夠用得起5G網絡。”余少華的心聲,描繪了5G商用化的美好藍圖。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