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钱伯斯在冬季里又一次来到中国,这位思科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宣布,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合作,寻求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协作和业务管理解决方案的多种方式,为中国中小企业群体带来价格可承受的世界级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约翰·钱伯斯在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签字仪式上说:“通过将思科的领先技术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社区相结合,我们就可凭借创新来推动市场转型,并使Web 2.0时代的广大中小企业及消费者从中受益。”
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合作,仅仅是思科公司与千百家企业合作战略的一个缩影。目前,思科在这方面获得的成功案例还有安利(中国)公司等大型跨国企业。安利(中国)通过利用思科网络在公司内部发展IP电话,实现了“零成本”通话。截至目前,安利(中国)分布在30多个城市的分公司办公室、180多家店铺和工厂生产车间中,已配备了4000多台思科公司生产的IP电话。利用公司采用思科设备和技术建成的内部网络,一个城市的员工可以用IP电话随时随地与其他城市的员工进行交流,而不必支付长途电话费。不仅如此,员工如果更换了工作部门或是调到其他城市工作,只需在新的工位插入网线,便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IP电话号码。对于那些常年在外的市场营销人员来说,利用这一功能,更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各方面保持通畅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看到了IP电话能够节约高额长途话费,减少维护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等明显效果,安利进而决定将中国公司的经验推广到全球。待到其全球网络建成后,公司在世界各国间的通话也将实现“零成本”。如今,安利已将网络功能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成了集物流管理、网上订货、邮件信息服务、手机信息服务、店铺销售管理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最高可支持每星期100万份订单的业务量和每年300亿元生产规模的数字化管理目标。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网络系统的效力究竟有多大。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企业近年来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从而使生产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除了大企业外,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成长也十分迅速,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规模也连创新高,成为带动整体IT市场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据赛迪顾问公司预测,近几年中小企业IT投资年均增长达15%,2008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014亿元左右。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这就是近来兴起的SaaS(软件即服务)的运营模式。通过“软件即服务”项目,企业只需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便可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并且具有使用和升级维护灵活的特点。这种模式让企业不必花费大量金钱一次性购买设备和软件许可,因而特别适合中小企业。
“软件即服务”建立在智能化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在这里,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传输信息的管道,而是融合语音、视频、数据和移动等多种通信方式于一体的平台,随着远程办公、移动办公人员的不断增加,它还可以成为企业和机构各项关键应用交付的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功能,“软件即服务”的业务发展十分迅猛。有分析认为,2006中国软件运营服务(SaaS)产业的规模为68亿元,2011年将突破400亿元,达到406亿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3%。
思科公司对于这一迅速发展的新市场自然不会忽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网络功能,以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的中小企业很少有较完整的信息化架构,这一点和国外市场迥然不同。由于信息化经验和人才的缺乏,中小企业常常满足于解决眼前需要,但是在IT和通信融合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如果不能看到未来业务所需要的架构,常常就意味着对基础设施和软件进行效率低下的重复投资。为此,思科提出了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敏捷商务通信架构”。
思科负责全球商业市场部的副总裁皮特·阿里桑达认为,商业市场客户在业务上遇到的最重要挑战来自四个方面:对客户的响应速度、运营效率、成本控制和信息安全。而思科推出“敏捷商务通信架构”就是为了帮助客户应对这些挑战,提高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通常经历的不同阶段,这一架构相应地分为基础、增长和优化阶段,从而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重,帮助用户应对不断变化的通信挑战。
阿里桑达提出,在融合架构之上,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资金实力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路径。除了在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的投资以外,统一通信、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等高新技术都将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热点。“敏捷商务通信架构”使网络趋向智能化,因而成为中小企业变革办公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和沟通协作的平台。林正刚也表示,思科将继续支持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为其注入网络平台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