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雅虎将于今年年底关闭早期搜索引擎YahooDirectory。 雅虎发文表示:“雅虎在20年前推出了Yahoo Directory作为网站目录,帮助用户在互联网上搜索。虽然我们依然致力于连接用户与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但是现在我们的业务已经进化,所以在2014年12月31日,我们将关闭Yahoo Directory。”
对于今天很多的人来说,并不了解Yahoo Directory。可是在20年前,谷歌尚未面世时,它是人们搜索各种信息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观察网站创始人丹尼·苏利文称Yahoo Directory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搜索引擎之一。”
曾几何时,雅虎是搜索领域的老大,那么它是怎样弄丢了搜索王冠的呢?
下面我们来讲这个故事,剧透一下,故事里充斥了大量的商业愚蠢,愚蠢星级程度堪比当年IBM将操作系统的历史机遇让给了微软。更多硅谷商业大败局的故事见姜洪军在百度阅读推出的电子书《败局鉴》,更多中国互联网成败得失的故事见其新书《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
上一章讲到:2000年,雅虎开始把搜索引擎业务外包给谷歌,并宣称谷歌为“互联网上最好用的搜索引擎”。雅虎按年向谷歌支付720万美元的搜索技术服务费,这笔资金无疑雪中送炭,让嗷嗷待哺的谷歌有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随后,成长起来的搜索业务让雅虎有些心动。
雅虎准备买下谷歌
“我们是进了一家托儿所吗?”
2001年的一天,参观谷歌总部的一位雅虎高管这样问。说话间,一位谷歌员工骑着一种适合于11岁儿童的玩具车从他们身边掠过。这一行人中包括雅虎新任CEO特里·塞梅尔。
塞梅尔来自风格比较保守的华纳兄弟公司,他上任时,曾遭到硅谷人士的反对,因为他不使用电子邮件,对新技术不敏感。人们认为他是老顽固,是旧媒体的一个代表,是好莱坞的一个扈从。曾在雅虎董事会供职的博比·柯蒂克评价塞梅尔生来是个赚钱的料,塞梅尔常问“我们怎样赚钱?”
塞梅尔上任不久,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建议他到谷歌看看,同拉里和谢尔盖接触一下。拉里陪塞梅尔一行参观完公司,然后请他们到谷歌的自助餐厅吃晚饭。
塞梅尔惊讶于他们晚餐的丰富,拉里有些得意地说,这些提供给员工的晚餐是免费的。
结合下午在谷歌观摩时的感受,塞梅尔心里产生了一丝疑惑,红杉资本为什么这样放任谷歌在福利上的挥霍?他们不顾及资产负债表上的平衡吗?这在华纳兄弟等传统公司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作为一位绅士,他不便多问。
享用完丰盛的晚餐,塞梅尔决定换一种问法来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是你们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的客户,对吧?不过你我都知道,我们付给你们不超过1000万美元,对吧?”
“对。”拉里忙不迭地回应。
“那么,你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塞梅尔问,“看起来,你们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拉里回答:“我们热爱我们所做的事情。”
塞梅尔觉得拉里是在答非所问。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在他来参观谷歌前,曾建议他买下谷歌,雅虎当时资金宽裕,买得起,即使暂时看不清这项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此行参观,让塞梅尔对这个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公司心存疑虑,但他还是决定听一下杨致远的建议,他试探着向拉里和谢尔盖询价。
拉里和谢尔盖开价10亿美元,塞梅尔没有马上做答复。过了两周,他准备接受这个报价,但拉里和谢尔盖称谷歌的价值已经升至30亿美元。
塞梅尔有些恼火,他说:“你们的业务和两周前没有任何不同,不是吗?”因此,他放弃了并购谷歌的计划。
多年以后,塞梅尔称丧失并购谷歌的机会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败笔,这有些马后炮的味道。当时雅虎管理层仍认为搜索业务不是个赚钱的门路,倾向于把搜索业务继续外包给谷歌。
“可怜的雅虎认为自己属于内容行业,这也是它为何会聘请一位好莱坞的高管塞梅尔来做CEO的原因。他致力于把雅虎变成一个‘数字电影制片厂’,但雅虎本可以因拥有网络搜索能力而成为搜索引擎巨擘,它把这个位置拱手让给了谷歌;它本来也可以成为网络搜索广告业务先驱,但它同样放弃了这项权利,将之送给谷歌。雅虎到底属于什么行业?我想它从来没有确定下来。”《谷歌将带来什么?》的作者杰夫·贾维斯这样点评。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刻》中写道:“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命运几乎不会给予他们神圣的掌控权;即使意外得到恩赐,他们多半也是不知所措,遗憾地与其失之交臂。就算他们集谨慎、温顺、勤勉这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在命运降临的伟大时刻,只有伟大的天才才能做出灵敏而准确的反应,从而名留青史。”
谷歌在搜索技术上日益精进,《时代数字》杂志曾这样评价:“谷歌就像是一束犀利的激光柱,而其对手就像是一根钝木棒。”
拉里和谢尔盖引导着谷歌,在通往搜索之王的宽广之路上飞奔。不过,他们很快将会遇到创业以来最凶险的一关,而雅虎又一次空降到他们面前,为其打开了关隘。
绕不过的专利关隘
“我们不会允许大牌程序员扎堆的某个公司,剽窃我们最好的构思。”2002年,Overture公司起诉谷歌侵犯其专利,其发言人威廉·泰尔这样说。
在搜索领域,Overture公司是个被历史湮没的公司,它前身是GoTo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比谷歌早成立两个月。
当时垃圾内容被粘在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列表中,因此靠搜索进行市场推广变得基本不可行。GoTo公司创始人比尔·格罗斯说:“1998年时,搜索中的作弊现象已经严重到使搜索完全不起作用的地步。”
格罗斯的初衷和拉里、谢尔盖差不多,认为搜索过程应该真正同价值挂钩。不过,拉里、谢尔盖对搜索的理解比格罗斯更单纯,但也更不易进行商业运作。谷歌的投资人、红杉资本的莫里茨曾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大量投入资金,却找不到赚钱的门道,大家都很担忧。不过,谷歌公司的好处在于和雅虎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它烧钱的速度要慢得多。我们有足够的现金,不过每个月‘烧掉’数十万美元换来几绺轻烟,却赚不到钱的情形实在令人担忧。”
而GoTo公司在成立数月后,就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很快就拥有数几千家广告商。作家约翰 巴特尔曾评价说“格罗斯为他的广告商们创造了一个开展业务的平台,这确实是一场革命。”
一家百货商店的业主约翰·沃纳梅克当时借用一句广告行业的古老的名言,说:“你知道你广告投入的一半都被浪费了,可是,你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有了GoTo,就不再有浪费了。”
格罗斯曾与拉里和谢尔盖接触,建议两家公司合并。结果拉里和谢尔盖不仅拒绝了,还说:“谷歌将永远不会同一个把付费广告和搜索结果混为一谈的公司同流合污。”他们的恶语相向让Goto公司上下由此记恨谷歌。
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戴尔 卡耐基曾说过:“当面指责别人,这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
其实谷歌日后推出的关键词付费模式,与Goto公司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拉里、谢尔盖提出了精准广告模式,”施密特说,“这种模式和搜索相结合成就了一座金矿。”这种模式可以让广告客户在网上竞价,其广告自动与搜索词条相匹配。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也承认这个想法源自Goto,但他辩解Goto没有对之进行改进,谷歌采用了这种模式并加以完善。
在此前后,有人曾把类似的构想推介给了雅虎,但当时的雅虎显然对搜索引擎技术已丧失了应有的敏感,他们拒绝了。
雅虎由于船大难掉头,正逐渐丧失搜索先机。而Goto公司与谷歌曾似乎并驾齐驱,Goto在商业模式上比后者清晰,名字也更好记,而且它手上还有关键词搜索技术专利。看起来,Goto公司应该在竞赛中胜出。
可是,Goto公司随后犯了一个甜蜜但致命的错误,打个形象的比喻,它掉进了一个爬不出去的大蜜罐里。
像谷歌为雅虎提供搜索服务那样,GoTo当时则得到了美国在线的合同。由于美国在线的业务庞大,GoTo管理层为傍上这个大款很兴奋,他们逐渐放缓自身搜索网站的发展,全力为美国在线服务。
“有些人被第一次失败毁掉,有些人则被第一次大的成功毁掉。”美国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学者荷塞·席尔瓦这样说。
2000年之后,互联网泡沫爆裂后,许多.com公司纷纷倒闭,而GoTo靠着美国在线衣食无忧。格罗斯认为GoTo可以同时开展自营及合营这两项业务,“我们进行了激烈地争论,也不知道应该往哪条路上走。”
美国在线极力让他们把精力投射到合营业务上,GoTo同意了。2001年9月,GoTo正式更名为Overture。这个新的名称复杂难记,不易得到普通上网用户的青睐,它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广告商网络的桥梁,这样它就将面向广大上网者搜索需求的巨大市场“让”给了谷歌。
“别人的铠甲若不是不合你身,就是压得你不堪重负,或者束手束脚让你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是西方版《孙子兵法》——《君王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的一句名言。
谷歌在这段时间虽然继续为雅虎服务,但它从未放弃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在GoTo公开了自己新的工作重心以及更名计划不久,格罗斯就发现谷歌正为成为一家纯搜索网站而赢得优势,GoTo走错了关键性的一步棋。
谷歌因GoTo的失误而逐渐胜出。但GoTo还有扳回的一次机会,那就是用自己手里的专利狙击谷歌。当时谷歌正在酝酿公开上市,专利官司会成为其拦路虎。
“遥闻顰鼓动地来,”谷歌风声鹤唳。结果,雅虎再次为谷歌扮演了守护天使的角色。
雅虎向更名为Overture的GoTo发出要约,要收购它。雅虎CEO塞梅尔暗示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条件,不然雅虎就会强化与谷歌的合作,Overture的股价就会狂跌,然后雅虎就可以用远低于它实际价值的价格买下它。
最后,Overture签订了城下之盟,同意以16.3亿美元卖给雅虎。
雅虎收购了Overture公司后不久,就给予谷歌使用Overture所拥有专利的永久许可权,而谷歌则投桃报李地支付给雅虎270万股谷歌股票,约为公司股份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