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Google发布其全新的邮箱应用inbox,这款由 Gmail 开发团队开发的应用,与传统邮箱功能有很大不同。 除了传统的收发邮件功能,Inbox 还兼具设置待办事项,邮件自动分类、设定邮件处理日期等服务,并且可以和Gmail一同使用实现同步。
和大多数新产品一样,Inbox也是带着“颠覆”传统邮件的使命而到来的。从功能上看,谷歌是想把inbox做成一个社交平台的邮箱服务,这也许会是一场邮箱的革命。
不过纵观谷歌的产品历史,很多谷歌历史上推出新产品,都希望是一场革命,但其命运却是最后被“革了命”。
已经被革命
1、Google wave 1年命
2010年5月21日,谷歌正式开放经过8个月的封闭测试的Google wave交流协作平台。刚刚推出之际,曾引起相当大的关注。该服务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革命性的实时交流和协作编辑方式,类似于Email、微型博客和即时通讯的混合体。
但正式开放以后,Google wave却让人们大失所望。有人评价说:Google wave稳定性差,经常崩溃。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太过复杂,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作为一个协作工具太过简单,不能绘图,不能计算,不能分享,不能排版。Google wave不受人们欢迎,谷歌最终在一年后的2011年10月宣布停止研发Google wave平台。
Google wave的失败在于谷歌对其定性的失败,谷歌做出的是一个粗糙的混合体。对于非专业者来说用不到,对于专业者来说又不够用。【革命失败】
2、2013年11月1日,谷歌正式关闭个性化主页iGoogle。
2005年5月,iGoogle上线给了用户一个“个性定制”的惊喜。用户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方便地定制和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使之成为个性化的门户。
谷歌在推出iGoogle时对其寄予厚望,甚至还通过搜索主页引导使用者使用iGoogle。随后谷歌也针对iGoogle做出了一系列活动,像2008年8月,与顶级艺术家合作创建iGoogle画廊。2008年11月,谷歌中国宣布个性化首页iGoogle在中国正式上线。2009年3月,谷歌中国面向全国大学生群体推出首届“iGoogle中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igoogle的用户达到几千万。
谷歌上线iGoogle以后,紧随其后的微软、雅虎也相继推出My MSN和My Yahoo。国内的中搜、搜狐也上线了个性化首页服务。iGoogle引领了个性化首页的热潮
iGoogle引领了个性化首页的风潮,但谷歌一直在发展,新产品也在不断研发推出。iGoogle的存在分散了谷歌的用户入口。由于chrome和Android应用发展更加完善,谷歌希望PC端整合进chrome浏览器,移动端整合进入Android平台。谷歌只好关闭iGoogle。【革命失败】
3、2013年11月20日,谷歌宣布关闭服役长达7年的CheckOut支付服务。
2006年谷歌推出自己的在线支付平台CheckOut。谷歌对其寄予厚望,将CheckOut将和Google Adsense、Gmail、eGoogle AdWords、Google Base等一同构成完整的网上支付平台。并且希望CheckOut可以和亚马逊以及paypal抗衡,但checkout表现平平。
而近几年移动支付又越来越火, wallet无疑更符合支付服务的发展趋势。谷歌砍掉checkout明显是在为wallet让路。【革命失败】
4、2013年7月1日,谷歌正式关停Google Reader服务。
Google Reader是Google于2005年推出的一项RSS阅读器服务,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资讯订阅服务,迅速吸引了技术爱好者、IT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以及传统媒体和对信息比较敏锐的人群的使用。Google Reader之后发布了很多社交网络方面的功能,获得用户的大量好评,并曾经营造了一个不错的社交圈,一度曾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Google服务之一。
2011年,谷歌推出全新网络社交平台Google+,并对Google Reader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全部社交功能被删除。其分享功能被导入Google+。这间接宣布了Google Reader的死亡,一个没有交互的网络平台,肯定走不长远。虽然大批的Google Reader的使用者抗议谷歌方面对Google Reader的改版,但最终也没有改写Google Reader死亡的命运。
【不能说革命失败, 谷歌杀死亲子Google Reader,似乎是为了成就Google+】
5、 2014年9月17日谷歌将关闭照片分享服务Panoramio。
Panoramio在2005年上线,允许用户上传标有位置数据的照片,以确认拍摄地点。谷歌在2007年收购了这家公司,将其用于为谷歌地图提供图片支持。但是现在Panoramio已经没有足够的可选择图片来满足谷歌地图的需求了。
Panoramio关闭的同时谷歌还有Google Maps Gallery,Google Maps Gallery等更为全面的服务,panoramio的存在没有必要。
6、 今年9月30日,谷歌关闭了旗下第一个社交网站Orkut及服务。
Orkut和Facebook一样创建于2004年,服务的十年时间。Orkut是谷歌进军社交网络的第一次尝试,虽然不及Facebook,但也算没有辜负谷歌的希望,在巴西和印度市场取得成功,2008年更是成为这两个国家访问量最高的网站之一。截至今年5月,巴西为Orkut贡献了接近50%的访问量。
Orkut虽然成绩不错,但随后YouTube、Blogger以及Google+相继腾飞,他们的发展已经超过Orkut,并且Orkut“叫好不叫座”并未帮助谷歌成为网络上最受欢迎的企业。近两年谷歌明显更看好Google+,Google Reader都已被放弃,Orkut被抛弃也是成为必然。【谷歌杀死自己另一亲子】
正在被革命
Google+能走多远?
谷歌方面面对大批的Google Reader的拥护者的愤怒和不满,毅然阉割了Google Reader并企图将用户引向Google+,但结果Google+使用者却没有明显增加。不过谷歌方面近期在注册 Gmail 的账户时,不再强制用户在注册邮箱的同时建立一个 Google+ 账号, 增加了“跳过注册(No Thanks)”的步骤。这是否意味着谷歌方面已经着手准备放弃Google+,转而向其他业务呢?比如近期推出的inbox邮箱。
还会继续革命
谷歌近几年关闭的服务多达几十项,仅今年9个月时间里就有35项,其中更是包括有Gears、Knol、Wave、Buzz、Code Search、Aardvark、Google Labs and Slide、One Pass和Google Flu Vaccine Finder等知名产品。网络发展的速度远超人们想象,Google推出的新产品在功能上已经完全可以替代老产品,而且功能更为丰富。
谷歌在看到一个产品的用户在不断流失或者和自己的战略目标不符合时,谷歌就会展现魄力,斩杀已经在慢慢老去的产品,革了自己的命。
互联网的思维就是快速迭代和试错,而不是先验做出某个伟大的产品,Gmail就是谷歌一个20%项目(谷歌员工可以有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谷歌不断推陈出新的迭代中,也不知道这次推出的inBox会成为先驱还是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