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市场转暖 华为UC聚众开拓

责任编辑:曹建菊

作者:曹建菊

2014-12-09 16:53:39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从几年前大家所熟知的企业级通信市场的五强争霸:Avaya、西门子、思科、阿尔卡特朗讯、华为,至今天再来看整个企业级通信市场,我们发现,这个行业俨然已完成了一轮洗牌:两、三年时间,阿尔卡特朗讯几乎成了大家的记忆,西门子仍然不振,Avaya似乎还在冬季里蛰伏

又到2014年末,各种数据盘点便已开始,中国企业级通信市场今年的数据让笔者颇为吃惊。虽然早就预计肯定会有变化,只是还是觉得这变化来得太快了些!

从几年前大家所熟知的企业级通信市场的五强争霸:Avaya、西门子、思科、阿尔卡特朗讯、华为,至今天再来看整个企业级通信市场,我们发现,这个行业俨然已完成了一轮洗牌:两、三年时间,阿尔卡特朗讯几乎成了大家的记忆,西门子仍然不振,Avaya似乎还在冬季里蛰伏,思科虽仍是华为口中 “令人尊敬的对手“,但华为却悄然甩开思科,在IDC的数据报告里成了”2013年中国区VC和IPT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双第一者“。

其实仍然有行业专业人士在谈论企业通信市场的冷,也仍然在议论通信市场到底该有着怎样的走向?移动通信及微信等社交化应用到底会给企业级通信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已走在中国企业级通信市场排头的华为如何看待这个市场?日前,华为在北京高调举办“华为UC合作伙伴精英沙龙活动”,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总经理袁小海及其团队对上述问题做了诠释。

上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华为中国区统一通信解决方案销售部总工曲昌智、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UC产品总监钱森水、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总经理袁小海、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部UC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监忠建波、

企业通信市场正在回暖

企业网D1Net记者:除了视频领域的发展让人感觉振奋之外,UC整体市场近几年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华为对此有着怎样的判断?在这个市场处于怎样的位置?另外,华为的发力点将会在哪里?

袁小海:从整个企业级通信市场来看,我们认为市场正在回暖,客户对沟通的需求正在增加。

根据全球权威第三方分析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数据来看,华为在2013年中国区的VC和IPT的市场占有率都排名第一。而这也说明视讯和企业通信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细分领域来看,华为有三个第一:

一是IPT领域:2013年华为出货量第一,出货线数超出第二名两倍。

二是呼叫中心领域:2013年华为市场份额第一,并一举突破了金融行业呼叫中心友商传统的领地。

三是VTM领域:虽然目前IDC没有关于VTM的报告,但是从我们在2013年,包括今年的所有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正式商用VTM的银行数量预计是三十多个,而华为做了二十个,超过了50%。

在产品配置上,华为在所有企业统一通信领域都有代表产品,包括统一通信产品(UC)、呼叫中心产品(CC)、视频远程银行(VTM):如多终端一致体验的华为eSpace UC、系列化统一网关、全高清视频话机8950、全媒体跨渠道协作的联络中心等产品及解决方案。VTM明年将主推移动版本,这是一个更加轻量的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将能更快带动VTM市场发展。

华为企业通信的未来发力点:将聚集移动、融合、开放的企业通信平台,包括高端视频话机、移动通信eSpace Mobile、UC与CC的融合、协作会议,同时做好产品开放性、eSDK及面向伙伴的支持体系,依托合作伙伴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产品:企业级用户按需设计

企业网D1Net记者:华为企业通信从运营商市场至企业级市场,在产品及市场策略上有哪些不同?

钱森水:华为虽然在运营商市场很强大,但在2010年初入企业网市场时,,很多客户还不太认可华为的运营商级产品。因为华为的产品容量很大,可以满足上千万用户的需求,但企业级市场根本用不着这么大容量。因此效果反而是大炮打蚊子,没有任何竞争力。

随后,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进行了思考,从企业容量轻量化、企业交付简单化、企业产品精简化三个方面进行转型。目前推出的产品是面向企业客户的轻量化产品,具有组件化、简单化的特点。企业通信产品包括IPT、UC、CC和VTM等产品,其中IPT是基础部件,UC和CC、VTM基于这个基础组件的扩展业务,华为做到了各个部件之间的解耦;同时,对于企业产品的可服务性下功夫,可以通过渠道服务工程师进行独立交付。

企业网D1Net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华为UC目前的具体运作架构,您认为这种架构对UC产品线的市场拓展有着怎样的利好?

袁小海:华为UC的组织架构与系统架构密切相关,从水平融合、垂直整合、终端融合几个纬度,从以人为中心、以用户体验为本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实现了UC与有线无线承载网络的融合、实现了UC与视频会议,UC的各类终端的统一场景,发挥华为公司在音频、视频、协作会议整体解决方案

VTM:进入“上量规模部署”阶段

企业网D1Net记者:华为是国内最早提出VTM解决方案及实体产品的厂商之一,五年时间里,银行对VTM的接受度如何?华为目前的案例有哪些?您认为VTM要大面积推广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曲昌智:随着华为和VTM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共同推进,当前银行对VTM已经有较强的接受度,国内银行已普通认可VTM模式,纷纷启动建设,进入“上量规模部署”阶段。

在当前国内的音视频协作平台提供商中,华为市场份额占有率领先,案例最多,国内大行多数选择了华为VTM Solution,同时还有一些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案例。华为的VTM平台,不仅仅可以支持VTM固定终端的接入,也支持移动的PC、PAD、手机、智能电视的接入,实现真正的全渠道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华为VTM Solution方案的普适性将更强,满足银行及其它行业客户的各种使用场景,后续华为VTM Solution案例将更多。

我们认为,国内VTM产业链已逐渐成熟,随着最终客户使用习惯的养成,会有更多的银行和企业利用VTM系统开展客户拓展和服务业务,也会有更多的个人使用VTM系统接受服务,未来无限美好。

渠道:开放、合作、共赢

企业网D1Net记者:华为在UC领域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合作伙伴大会这是首次,华为希望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忠建波:开放、合作、共赢,这是我们期望传递给合作伙伴的主要信息。

华为是全面开放的,在企业市场是被集成的思路,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能与华为合作,联合创新,快速推出适合行业特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目前正处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期,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各个行业的企业通信设备正面临从TDM向IP的改造,从标清向高清的改造,向统一通信的升级,华为希望和通信合作伙伴一起迎接转型带来的机会。我们期望通过创新的领先的产品,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合作伙伴和华为的三方共赢。

在具体策略上,合作伙伴将面向行业做投标、交流、各种服务以及维护,华为将向渠道经验转移,做好服务支撑,打造创新的并具有差异化的领先产品。

首先,在联络中心产品上,华为致力于提高CC平台能力,同时让合作伙伴在此平台上开发相关的增值应用。这种模式成功打破了CC传统的模式局限,并在携程网项目上成功得到了商用。

在UC领域,华为持续围绕融合、开发的共性需求,以华为应用为基础,发挥华为产品齐全的优势,构筑领先的差异化的开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华为仍然提供视频音频协作、数据会议等能力。并解决客户的关键需求,比如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如何在一个平台上部署,内部沟通系统怎么和现网的一些IT系统进行对接,从而能实现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华为在垂直方向上与企业网络实现了进一步融合,在移动客户端上和网络安全平台深入整合后,可把企业应用和客户个人应用安全隔离,从而给用户提供安全的可移动的解决方案。在终端上,无论是华为的话机、PC端等,所有的应用场景都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终端一致性的体验。无论在会议室、旅途中、办公室或家里可以使用不同的终端,都可以享受业务连续性。

当然,开放性和生态链是衡量一个平台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个平台有多好,主要看平台到底有多少合作伙伴开发了多少个应用?如果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开发各种应用就是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要看这些应用是否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合作伙伴是否实现自己利益的需求,只有这样,这个平台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链。

被访人简介:

袁小海:2000年加入华为公司,历任C&C08交换机开发代表、核心网IMS开发代表、云计算VDI产品总监、统一通信领域总经理等职。现任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总经理,负责企业通信产品(UC、CC、VTM)竞争力规划、产品研发与上市。

忠建波:06年加入华为公司,一直从事企业呼叫中心和统一通信产品的市场拓展和销售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区企业业务部UC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监。

曲昌智:统一通信行业资深专家,拥有十几年企业通信领域工作经验,曾就职于Avaya、北电网络等跨国公司,具有丰富的统一通信与呼叫中心系统设计、规划以及项目管理经验。现任华为中国区统一通信解决方案销售部总工。

钱森水:统一通信行业资深专家,拥有十年企业通信领域的研发工作经验,现任华为企业通信产品领域UC产品总监。

UC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