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巨头“贿赂”Adblock,以求绕开广告屏蔽。此举无疑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并且,不排除会带来更多的“诱惑”软件再次进行屏蔽,最终使互联网巨头深受其害。
据悉,《金融时报》报道称,谷歌、亚马逊、微软和Taboola已悄悄向开发Adblock Plus的德国创业公司付费,使Adblock Plus不再屏蔽其网站上的广告。Adblock Plus目前是全球最热门的广告屏蔽工具。这些交易目前仍处于保密状态。此举暗示,网络广告巨头已将逐渐兴起的广告屏蔽工具视为了重要威胁。目前,全球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无疑开了一个坏头,也彻底让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和经营受到影响。因为即使没有Adblock Plus的屏蔽,市场也会有更多的技术达人和技术公司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如果大家都要对广告进行屏蔽,以广告为主要营收的互联网企业是不是都要交“保护费”?
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互联网公司遭受越来越多的模式困局,而广告还算比较坚挺的一种模式,如果这个模式也被这样无情地掠夺了,那么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将更加步履维艰。而且很有可能会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市场,本来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广告尝试和精准定位都是一种盈利的手段和模式,如果一些第三方屏蔽也出现拦截的话,那么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
我们还记得曾经的“3Q”大战。腾讯和360之所以会闹得不可开交,就是因为360要断了腾讯的财路,也是一种屏蔽的问题。最终双方几个回合的大战,在有关部门的斡旋下才得以调停。包括最新的腾讯在微信、手机QQ端封杀支付宝红包也是一种反制约,都是对自己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一种直接的对抗。
如今谷歌等巨头对Adblock妥协无疑会对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蔓延。最终形成一种既定事实。引来更多的效仿者。由于其采取了广告屏蔽措施,这样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受到冲击,用户再也看不到广告,广告投放就成为问题,互联网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也就会被粉碎。
当一些企业开始向Adblock施加压力,准备索赔的时候,谷歌等巨头却妥协了。这无疑是最大的讽刺。对此,微软表示,“关于广告,微软总是会向用户提供选择。”Adblock Plusd的拥有者Eyeo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所谓的“白名单”来获得收入。这一白名单中的网站广告不会被屏蔽。很显然这就是一种利用自己的技术在“巧取豪夺”,更遗憾的是,一些巨头就这样接受了,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如果放在中国是市场,估计早已经是反屏蔽开始了。你想屏蔽我,我直接掐断你,你连进入的入口都没有,直接封杀了你,你还怎么屏蔽?但谷歌们显然没有这种豪气和霸气。如果Eyeo是为用户着想,那么就不应该出现白名单,应该统统屏蔽,这样才是真正对用户“负责”。设立了白名单,显然还是想要收下买路钱。据悉,Eyeo要求的收费相当于未被屏蔽的广告带来收入的30%。这笔分成显然不菲。
有数据显示,广告屏蔽软件的使用量去年增长了70%。全球广告屏蔽软件的活跃用户数约为1.44亿。如果巨头们真的开始缴费获得广告“豁免权”,那么这也是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你们要屏蔽,我就交钱不让你屏蔽。那么就会刺激出更多的相似软件,都开始干起这种“巧取豪夺”的事情。到时候,巨头们还能交得起费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