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领英中国发布一款本土研发制作的职场社交软件,引发互联网职场社交的新一轮变革。业内人士表示,职场社交软件向本土化转变将开启国内职场社交领域的新纪元。
自2005年天际网上线以来,职场社交网络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尽管这十年里,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巨头频出,但职场社交领域却似一潭无波的古井,始终没有掀起太大波澜。去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职场社交网络迎来一次集中爆发。去年4月,定位于高端人才招聘的猎聘网获得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8月脉脉网和拉勾网分别获得20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融资;今年1月,领英中国宣布注册用户达到800万,一年的用户增量达到了过去10年的总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说,中国职场社交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天际、若邻为代表的传统职场社交网站,基本照搬欧美模式,强调“工作独立于生活”的社交模式;第二阶段是以脉脉、猎聘为代表的移动端产品,追求移动社交的即时性和灵活性,第三阶段是针对特定群体推出的本地化职场社交服务,如面向职场新人的“赤兔”。
然而,不论是天际还是猎聘,在迎来用户数量的短暂爆发后都归于沉寂,虽然注册用户量呈几何数级增长,但是长期活跃用户仍以猎头和HR为主,偏离了职场社交的本质。
孙伟表示,由于中国人和欧美人的社交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职场社交强调酒桌文化,本质上更偏向于熟人社交。此外,国内职场人群没有公开职业资料和关系网络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人脉更多是基于线下拓展而不是线上的公开渠道。因此,我国的职场社交软件必将向本土化转变,彻底改变原有舶来品“水土不服”的局面。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一款主打大学生求职社交的应用软件“职圈”低调上线,其产品定位是“大学生的求职社交圈”,力图使大学生能找到对其求职产生帮助的职场人。
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表示,中国职场存在显著的层级分化,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英语好、外企背景的只占少数,而更多的是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人。他们分布在一线至三四线城市,对于工作、资讯、人脉和机会非常渴望,愿意结识陌生人,愿意从线上走到线下进行更真实和充分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