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nstagram为例,看免费网络如何吞噬自己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译言

2016-04-06 22:19:07

摘自:36kr

我对 Instagram 发布的最新公告深感失望。Instagram 将调整照片显示顺序,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导入新演算法,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排在最上方。

我对 Instagram 发布的最新公告深感失望。Instagram 将调整照片显示顺序,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导入新演算法,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排在最上方。我之所以失望并不是因为我对旧排序方法的怀念或对这一改变感到遗憾,而是因为 Instagram 这一决定暴露出一个更大问题:网络正在遭受侵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部分经济体经历了变革。曾几何时。公司企业和服务业的目的就是要诱导你掏光自己的腰包,而如今则是耗尽你的时间。而时间则是被用来吸引广告主出钱的筹码。

当前的网络发展与人们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息息相关。网络公司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成功占用网民多少时间。

这一模式改变了互联网,让其变为 “Attention Web(热门网站)”,从而使得公司竭尽全力地去尽可能多地占用人们的时间。

纽约时报最近针对 Instagram 改变所发表的文章表示:

“这些公司总是想给你看更好的东西,” Brian Blau,一家行业研究公司 Gartner 的副总裁说到,“如果网站能够通过一种算法更频繁地给你推送更吸引人的内容,那么你在这网站上逗留的时间也就更长。”

网民在 Instagram 上花的时间越多,那么这家公司向这些人推送广告的机会也就越多。

这就是我们达成的浮士德式交易。我们要上 “免费” 的网,就得付出我们的时间。很遗憾的是这种交易模式是不稳定的,它既降低了我们的上网体验也降低了消费品的质量。

时间比金钱更为珍贵。金钱是可再生资源,每个人都有机会赚更多的钱。但是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就那么多时间,也就是说你能付出的时间是有限的。

正因为时间的有限性,因此对于 Attention Web 的竞争无处不在。各个公司都在同彼此进行竞争。Facebook 与 Twitter 之间的竞争,也同样存在于 Spotify 和 Apple 音乐、Gawker 和 BuzzFeed、Hulu 和 YouTube、Candy Crush 和 Four Dots、 亚马逊和沃尔玛、Xbox 和 Playstation、Chipotle 和你的家庭聚餐以及你的兴趣爱好和你的床之间。在热门网络界,购物、吃饭、玩耍或睡觉都是在你不看广告时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 Facebook 要测试一键购物功能以及收购一款消息类 App 和 VR 公司的原因,这是继 Facebook 挺进视频和文章自主发布业务领域后的又一行动。他们要全力开战,在吸引注意力这场战争中拔得头筹。如果让他们来为你准备饭菜,他们也会愿意。

可口可乐表示要占领 “胃的空间”,他们承认自己并不仅仅是要同饮料产业的同行进行竞争,还要同其他所有食品公司和餐馆进行竞争,从而在有限的胃中占领更多的空间。热门网站则将这一概念推到了新高度,让这种竞争渗透到各行各业。这种为争夺人类时间而产生的大范围的、无止境的竞争将对最受欢迎的服务产生负面影响。Twitter、雅虎、 Zynga 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所有有限资源一样,世界上可供挖掘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时间和人口规模呈强制函数关系,也就是说上网人数和可利用的时间成正比。假设科技公司要保持其成长曲线,那么他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突破时间有限性所造成的局限:

增加上网人数;

为现有网民赢得更多的空闲时间;

或者创造出更多的人。

目前没有哪家科技公司有造人的能力(也许约妹神器 Tinder 除外),因而其他两种方式便开始各显神通。大型技术公司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上网人数。Facebook 的internet.org 计划致力于为世界上没有网络的地方提供免费互联网访问服务;谷歌的ProjectLoon项目计划通过热气球为偏僻地区的人提供快速及稳定的网络连接。

在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公司中,谷歌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为现有网民赢得更多的空闲时间。他们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对人类来说有巨大的潜在好处,也会对谷歌以及他们的商业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花在车辆驾驶上的时间是一个远未被开发的巨大资源。如果你日常通勤期间不用再将时间花在一些琐事上,比如观察路况和提防撞死行人,你会突然间多出很多上网时间,而这时间会被用来搜索广告。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空闲时间而去制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这一做法看上去似乎颇为极端,但这确实只是一项相当于水力压裂法的技术(石油界用来开采未开发资源的一项极端技术)。

当资源储备耗尽以及越来越多、几乎来自各个行业的竞争对手参与进来,竞相分割这块时间蛋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增加上网人数和解放人类时间是不够的。你依旧还要赢得人们的注意力。

表面上看,致力于吸引人类注意力这一做法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通常人们对这一行为也是如此定位的。正如 Instagram 将不再按照时间轴来排列动态信息,他们将这一排序调整描述为朝着实现 “提升用户体验” 这一目标所迈出的一步。基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公司应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以及质量高的内容,从而赢得人心,最终赢得潜在用户的时间。然而,“热门网站” 采用的确实另一种方法。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对体验的提升和更多高质量的内容,而是各类标题党、清单体(listicle)以及被广告充斥着的用户界面,这样的界面打开速度非常慢,内容繁琐甚至有时候无法加载,尤其是在移动设备上。

在热门网站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这类 Feed 广告:

 

以Instagram为例,看免费网络如何吞噬自己

 

 

以Instagram为例,看免费网络如何吞噬自己

 

 

以Instagram为例,看免费网络如何吞噬自己

 

点击进入后看到的是这样一团乱糟糟的页面——自动播放的视频广告和滚动页面时突然出现的内文广告。

 

以Instagram为例,看免费网络如何吞噬自己

 

吸引注意力这一做法也影响了我们讨论产品的方式。作为设计者,我们希望制造出来的产品能让用户 “上瘾”,从而让月活跃用户变为日活跃用户。这些人将其用户称为毒贩子。

这一比喻使得公司越来越积极地将他们的工作日程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洪水般的邮件、推送通知、文字通知、日常提醒以及每周摘要成为了网站的常规内容。

 

以Instagram为例,看免费网络如何吞噬自己

 

我们创建的体验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注意力为中心,从而将商业需求完全凌驾于客户需求之上。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Instagram。

很久以前我在社交媒体的竞争中选择了 Instagram 这匹黑马。在我看来,Instagram 致力于将人类需求和互联网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类做法并不多见。互联网就是为生产出 Instagram 这类产品而诞生的。照我看来,Instagram 会长期生存下去。

保存和分享记忆这一欲望是人类特有的,它最早体现在洞穴壁画和口头语言中。这一欲望已存在于我们体内并将一直存在。Instagram 的魔力就在于它实现了人类这一与生俱来的欲望,将其转换为完美的人生体验。这种欲望就这样轻而易举成为了人类的第二天性,使你能写出你的生活和周围人的生活相互交织的故事,并能让故事可视化、实时化,就像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以照片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

这一价值定位非常好,真正击中了人类的需求以及建立了真正的联系。这才是在创建真正的以人为中心的用户体验。

长期以来,Instagram 保持着这一魔法。功能设置简洁,给用户提供纯粹的体验。和其他声称建立连接的社交应用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应用充满了臃肿混乱的功能和各种噱头。

但可惜的是,商家要为此买单。在热门网络界,当收益这一恶魔开始呼唤时,简单的回应办法就是投放广告。用我们那时的话来说,就是 “赞助商帖子”。

所以 Instagram 的第一步就是创建赞助商帖子。现在实施第二步:导入新演算法来对 feed 排序。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到这一调整不会影响到 Instagram 的广告投放,确实不会,广告投放是新演算法导入的目的。但是会改变些其他的东西,一些更为基本的东西。

新演算法的导入改变了 Instagram 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和品牌力。账号获得关注的可能性也随之改变。当品牌商家开始意识到这一平台的优势和影响力时,Instagram 便立即做出了这一调整。从战略上来说,这对这些商家来说是有益的,让他们发现了该平台的价值,所以当新的 feed 开始侵蚀网站原来的价值时,这些商家便会选择这一平台并在上面进行付费推广。Facebook 已经采用了这一盈利模式,并很有成效。Facebook 因此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因而 Instagram 也会沿用这一模式。正如其他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随着 Instagram 所提供的用户体验越来越金钱化,它之前的魔力也将随之消失。

问题是你不能因此怪罪 Instagram 或其他任何参与热门网站竞争的公司。因为是我们这些使用网络的人设定的这一交战规则。我们要上网但不愿意为此花钱。但是做生意需要成本,这点是不能忽视的事实,以及在某种情况下公司是要赚钱的。

所以我们便以牺牲这种魔法为代价。网站内容和产品的创造和维护都是需要成本的,但我们却不愿为此付钱,从而降低了它们的价值。我们满足于浏览一些设计感差、以广告为主的网站。我们愿意让我们最珍贵的资源(时间)沦落为可供交易、出售以及被操控的商品。我们的数据被挖掘、隐私被侵犯以及行为被追踪,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广告的投放更有针对性。

其实这对公司来说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2015年 第四季度,Facebook 拥有的 15.9 亿月活跃用户为其创收 59 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用户每月为其创收 1.23 美元。在同一季度,如果 Facebook 不发布广告而是向每个活跃用户每月收取 1.5 美元的费用,那么他们 2015年 第四季度的收入便能增加 12 亿美元,也就是从 59 亿美元增加到 71 亿美元。

然后,如果 Facebook 将这多出来的 12 亿美元支付给在该平台发布高质量内容的创建者,那将会怎样?正如 Netflix 所做的那样。如果其他平台,比如 Twitter 和 YouTube 也这样做,那又会怎样呢?突然间内容创建者的收入来源开始多样化。平台不用再依赖于广告发布方。Feed 的目的不再是隐藏创建者和好友,以此来推送广告,它将旨在加强连接以及为内容创建者带来荣耀。那些功能臃肿混乱、充斥大量广告的用户界面将不复存在。内容加载速度变快。创建者提供更多以人为中心的真实内容。天平将重新回到用户这边。

也许这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我也确定会有很多人说将有诸多原因导致这一梦想无法实现。然而,如果我们愿意为我们用到的产品和服务付费的话,那么我们将不再是商品而是推动者。一旦用户成为推动者,那么公司将会聚焦于价值提升而非只是吸引眼球。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