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社交媒体包围着狂轰滥炸的年代,官方微信公号和微博已经成为所有品牌方的标配。但当企业欢天喜地准备好拥抱社交平台庞大的流量时,却经常遭遇一些非常尴尬的境遇。
首先社交媒体的营销模式要求一定的人力和资源投入运营。每天眼巴巴掰着手指头计算粉丝增长,却看不到多少实际回报,距离品牌真正希望实现的平台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就算建起团队拉来预算,粉丝规模也达到一定数量,内容上反而要慎之又慎。商业化信息推送过多影响粉丝印象,直接造成掉粉,推的太少又背离一开始的初衷,进退两难。最后一个核心的问题,社交媒体营销带来的商业回报有限,甚至难以抵消投入的成本,可是继续,不合算,关了,全浪费,最后,变鸡肋。
如何利用最小的投资实现有效的粉丝增长,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巧妙的商业推广?近年大热的人工智能或许能提供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试想一款产品在解决一对一的定制化信息的同时又能做到一对无数的快速沟通,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加注在商业化应用上会产生多大的效应,答案呼之欲出。
回顾曾经试水商业运营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使用者渐渐意识到冷冰冰机器风格的设定机械问答已经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缺乏人性关怀的机械化运营不仅仅对品牌形象建设无益,某种意义上也并不能节省人力资本。
距离微软小冰商业平台解决方案2015年8月20日首次接入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过去10个月了。这款General Conversation Based(以一般性对话为基础)的情感聊天机器人在进入商业应用领域后,除了获得极强的市场关注及广泛的反馈,更为人工智能实现最终企业应用的产业拼图贡献了核心部分。
完美吸纳微软领先科技,如人脸识别,大数据抓取,真人化语音,语音识别对话的人工智能少女微软小冰,自身完备的各项特性除了满足社交运营的需求,还能通过与终端客户的交流,以H5技能页面的方式直接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引导受众传播,其趣味性和传播性也同样适用于终端客户的社交生活需求。
社交媒体账号在绑定小冰后,用户除了能直接感受小冰7x24小时的聊天陪伴以外,还能就不同的话题和小冰进行风趣幽默的对谈。小冰各项以对话语境为基础的特色技能也将囊括在与用户的对话当中,比如当用户聊到情感问题时,将直接触发小冰“失恋33天”的技能,小冰将针对用户的情感需求进行长时追踪关怀。
除了通用领域的聊天对话以外,品牌还可以通过针对文本信息和语音信息的关键词设定,来对小冰的回复进行专用领域类的调整。当用户针对特定产品或者需求与小冰进行对话时,一旦触发关键词设定,小冰将迅速从搞怪机灵的少女切换到知识丰富的小管家,进行具体信息的推送。这种个性化设置无形中为品牌节约了客户服务成本,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运营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