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微博市值113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Twitter112亿美元。自诞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被华尔街(代表着资本和媒体)、硅谷(代表着技术和创新)视为“野心勃勃的模仿者”。即便阿里巴巴集团,其市值也低于业务和它相比更局限于电商和云计算的美国样板亚马逊,更别说其他领域了。中国徒弟超越美国师傅,这在互联网主要领域是破天荒第一遭。
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这要从2013年阿里巴巴入股时说起。这3年来,新浪和微博管理层打出了一系列堪称精彩绝伦的组合拳。
首先要说的就是战略定位,去时政化。因为时政话题事关每个人,人人都能评论几句,活跃度极高。Twitter是这样,微博一开始也是如此。微博第一次辉煌期最火的就是时政话题和公知。各种口水战盛行,同时大搞名人战略,普通中V和原创却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毋庸置疑,微博当年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以2013年5月阿里入股微博为标志,微博就开始了去时政化,不再让意识形态占据核心,而是转向了更丰富的多层次内容、更友好的商业生态,包括社会化购物。而推特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以新闻为核心的社交媒体,微博则去时政化,做成了丰富的社交媒体。战略已定+执行到位,用西方人喜欢的说法就是“剩下的就是历史了”。微博抓住融合技术做巨型入口。
硅谷曾嘲笑中国互联网的通用商业模式是C2C(copy to china中国山寨)。硅谷有什么,直接抄回到中国就成了最大的模式。随着技术变革,互联网正在波及各个行业,传统行业都会同互联网融合,包括传统互联网公司本身。这个“融合”,并非简单停留在喊口号或者投资层面,而是洞察技术变革、重塑商业模式。
这几年来,内容方面最大的趋势之一就是多媒体融合。即文字和图片、视频甚至直播发生了深度的媾和。与此同时,大量普通用户不喜欢装很多APP,而是习惯用最熟悉的APP作为入口去接入更多的新型服务。
2G时代,主要是文字内容的创作与分享,WAP类网站风起云涌;3G时代,是图文音频等初级多媒体的时代,社交媒体由此诞生并引领潮流;4G时代,意味着更高速完善的网络,用户快速制作、分享短视频的门槛被大大降低,必然引发多媒体与社交网络的深度媾和,新物种“短视频”(含直播)华丽登场。
实际上,正因为短视频分享是社交网络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这意味着对企业有更高的营销价值。从传播学上讲,视频承载的信息量比文字、图片、音频更大。一般文字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形成记忆点,图片、音频的强度较高,视频则最高。短视频与门户及社交媒体间存在着天然融合的属性。一方面,短视频为门户和社交媒体贡献更优质、更具创意的原创内容,对社交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媒介形式形成有效补充;另一方面,门户和社交媒体为短视频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渠道,让优质的内容更容易被挖掘和传播。
相比Twitter,微博牢牢把握住了几次多媒体的技术变革,比如图片、短视频、直播。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火爆的9158、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等都是微博投资的企业。
这保证了用户无缝的良好体验,也给微博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就像百度通过百科、知道、贴吧给核心业务搜索建立了护城河一样。
生态有三个层次,从单点开始延伸,纵向的是垂直生态链,横向的是异业生态圈,终极的是“生态链+生态圈”的复杂生态系统。藉此,企业完成了从点延伸到线、面和体的伟大进化。现在,微博就建立了从文字到图片、短视频、直播甚至网红、经济公司的完整生态。“点-线-面-体”建闭环生态,从现在看,微博的生态体系要比Twitter深厚得多,足以形成自家的闭环循环。实际上,生态的力量是最强、潜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旦做成,威力太大。生态做法,正是新经济的新商业文明。互联网,拼的是战略、是执行、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