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一边是情侣们甜蜜地秀着恩爱,另一边,却是许多单身人士形单影只的黯然身影。许多自嘲为“单身狗”的单身男女纷纷抱怨,“找对象难”的原因是圈子小、交际少。为什么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社交手段越来越丰富的网络社会,人们却越来越封闭、孤独,情感越来越冷漠、疏离?
大城市中的“陌生人社会”
七夕怎么过?“连续一个月,我没在夜里10点前下班了,凌晨到家是正常的事。”生于1988年的汪兰在江苏一家知名的建筑研究院工作,她苦笑说,平时生活围着项目转,每天见面接触的只有项目小组里那十几个同事。“社交圈很窄,这一年没有新认识的朋友。”至今单身的汪兰甚至担忧,谈恋爱会拖累工作,“约会、吃饭、聊天都要花时间,一谈恋爱,肯定会拖累项目进度,领导和同事都会对你有意见。”
汪兰这样的焦虑情绪,在都市年轻人身上十分普遍。记者注意到,如今的压力型社会中,许多像汪兰一样的年轻人常遭遇过度加班的经历,“累成狗”是他们常见的口头禅。即便是下了班,筋疲力尽的他们往往也没有精力去经营社交。“回到家,最喜欢的姿势就是‘葛优瘫’,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跟朋友聊微信、刷微博,逛逛淘宝,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汪兰告诉记者。
网络时代看似社交发达,其实低头族泛滥,人们沉浸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时间越来越多,真实的社交圈子却日渐萎缩。“我每天要花大把时间刷朋友圈,给大家点赞。其实这只是为了维护关系,发展客户。”从事化妆品销售的李静坦言,自己微信朋友圈多达上千人,看起来交友广泛,其实大都是泛泛的点赞之交,“我今年已经33岁了,朋友们大多结婚了,我这样的单身女性常被看成‘奇葩’,大家越来越难聊到一起去。”
为什么社会越来越开放,互联网带来丰富的社交手段,人们却愈加感到封闭、孤独?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如今城市面积越摊越大,人口动辄上千万,随之而来的是都市生活进入了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反映在社交层面,就是彼此之间信任缺乏,个人难以轻松与陌生人建立密切关系。
“不将就”成为单身青年新信条
大龄单身青年的社交圈,到底被圈在了哪儿?记者注意到,陌生人社会中,许多大龄单身青年都给自己圈定了一个“心理舒适区”,用网络、影视、运动、旅游等不同形式来填补业余生活,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却对周围的现实社会冷漠、疏离甚至是隔绝。
“单身久了,也挺舒服的,不用迁就别人。”从事科研工作的黎争伟今年32岁,独自租住南京市中心的单室套,养着一只猫、一条狗,平时的爱好是摄影,再追追美剧和漫画。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生活很有规律,不吃零食,每天步行一万步上下班。”
旁人觉得单调枯燥的生活,黎争伟却一点都不觉寂寞。下班回家,吃饭、遛狗,和朋友在微信上聊上几句,整理照片、看看电影,小日子过得十分自在。偶尔孤单了怎么办?“可以逗着猫猫狗狗说话,你们今天乖不乖呀?晚饭想吃什么呀?”平时,他把假期都用来去世界各国背包旅游,“很多人会说,老了之后出去旅游,而我现在就可以自豪地说,这些国家我都去过了。”
“不将就”,已是部分高知识、高收入“单身贵族”的人生信条。对于行事强调个性和自由的80后、90后青年来说,他们更加崇尚独立而完备的个人生活,认为婚姻已非必需品,不愿为婚姻而牺牲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在婚恋市场上的眼光挑剔,难以放下身段释放自我,打开交际圈。比如家庭条件不错的汪兰就坦率地告诉记者,不会为了结婚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前年父母给她全款在南京河西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男生的要求是硕士以上,有稳定工作,在南京有房有车。这个门槛不算低的条件,把不少人都筛选掉了,但汪兰坚持不将就。
“这是个现实的年代,年轻人对于恋爱和婚姻,也充满了考量和算计。许多人执意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真爱,永远在等待。”对此,胡小武的建议是,年轻人不要用许多框框把自己圈住,应当减少恋爱中的戾气和俗气,不要在顾此失彼的等待中蹉跎岁月。
积极拥抱真爱,需走出小世界
年轻人怎么才能走出冷漠隔离的自我?记者发现,一度很火爆的网络相亲,曾经给不少人带来希望,引来好奇和跃跃欲试,如今却被很多人视为“不靠谱”。
“互联网交友我不会再考虑。各个交友网站上、聊天群里骗子太多。”李静告诉记者。不久前,自己就不小心在网络相亲时碰到了“渣男”,他明明有女朋友,却假装单身。结果是自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现在,李静回归到公司工会安排的各种相亲会。但她也直言难以收获满意对象,“相亲大会上全是大把剩女,男生寥寥无几,简直成了女性联谊会。”现在,李静对婚姻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已经变成了恐婚族,认为结婚就是双方组成“经济共同体”,“我不相信有什么真爱,都是为了利益结合而已。”
越来越多的恋爱心理专家建议,单身人士要远离社交网络,多走到现实中来。“拯救单身喵”是南京一个微信相亲群,已经有了不俗的相亲成功率。群主“兔爷”告诉记者,这个群的法宝就是真人互动,常组织线下游戏,拉大家一起坐下来玩。“对于很多交际面狭隘的男女青年来说,扩大朋友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多走到线下互相交流,多给彼此一些机会,才能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说不定刹那间缘分就到了。”
此外,专家提醒,如今社会和人们心态都在发生剧变,社会也需要更加包容,积极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舆论。胡小武坦言,“不客气地说,如今媒体铺天盖地的是‘包养小三’‘闪婚闪离’等负面讯息,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年轻人对于婚姻的不信任感,压制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他说,不论是父母还是社会,都应该调整理念,对于单身青年应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给予压力。“鼓励他们回归真情、回归质朴的价值观,勇敢追寻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