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关于电信运营商资费、流量质疑的报道引起关注,有消费者反映调整手机资费要等29年、另有“带8重叠”等靓号捆绑多项消费条件等情况,引起消费者呼吁“运营商套路少一点”、“确实做到提速降费”。
对此,记者了解到,国务院第八督查组近日在北京举行了网友与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对面活动,现场反馈答疑;同时地方上,安徽省工商局也分别约谈当地三家运营商负责人,切实执法。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反映新老用户问题 涉套餐变更及隐私
在开学季后,有大学新生发现,新入网的手机套餐资费十分优惠,有针对流量、通话、短信等不同比例的优惠倾斜。
但相较于新生,另有在校生告诉记者,如果要办理新生套餐,老用户要负担更多资费,甚至一些套餐只有新生才能享受。“如果为了便宜,舍弃使用很久的手机号,会影响日常联系。”对此,在校生老用户质疑,这是运营商“杀熟”的手段之一。
“新老用户同权”也是网友反映较多的问题,@天津房伯虎提到,“不换手机号不能参加最新资费,这种情况不少。”微博网友@猫七七大人,“我去改个套餐,其它低档的套餐还不能办,只让我办158一个月的,说是先升套餐后能降。”网友@西西里咖啡建议,“可以带号转网才是最好的改革。”
此外,更换手机号涉及的个人隐私问题也受到关注。记者发现,在中国政府网“我对总理有话说”栏目,来自湖北的网友“畅哥一流”提到,“我刚入大学办了一张移动电话卡,激活后经常收到之前该号码用户银行信用卡余额变更信息与支付宝信息,通过此卡再加上验证码就可登录账号,存在严重金融风险。”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复称,“用户留言提及的安全风险确实存在。用户注销手机号码时,若未及时进行手机号码与所注册账号解除绑定等操作,该号码再次分配后,将对原用户账户安全、个人隐私及新用户使用该号码注册网络账号等相关服务带来潜在风险。”
同时提醒广大用户在更换手机号码前,应及时将与原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社保、互联网等服务以及原号码注册支付、社交、邮箱等账号进行解绑、注销或者变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使用新号码前,也请与相关电信企业确认号码是否曾被他人使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相关部门约谈三大运营商 地方开出罚单
“连号8888、6666”等手机号,通常被称为“靓号”、“吉祥号”。针对销售或门店等做生意人士,往往希望选择此类容易记住的手机号。
但这对此类“靓号”,有消费者反映,如果选择“靓号”通常需要使用高资费套餐,价格昂贵且绑定时间较长。
记者注意到,安徽省黄山市工商局今年曾公布,在执法调查中发现三大运营商利用所谓的“靓号”搭售预存话费、最低消费、不准转让等诸多不合理条件,增加了消费者负担。
对此,黄山市工商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三大运营商本地公司各处罚款4万元,并在官网发布的“8月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中提到相关处罚决定。
另据记者从安徽省工商局了解到,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通信运营商在办理某些号码业务即业内俗称的靓号(吉祥号码)业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以及“流量不限量”虚假广告、虚假宣传行为,安徽省工商局也分别约谈了安徽移动、安徽电信、安徽联通三大运营商,要求三家公司对上述问题限期整改。
根据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7.5%。《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提速降费问题,关乎着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9月20日,国务院第八督查组在北京举行了网友与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对面活动,对于网友提出的“提速降费”“新老用户同权”等问题,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将认真完成国务院督查组提交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可解决的,立即整改;需长期解决的,尽快制定计划书和时间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行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上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