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相争50多年的Intel和AMD宣布将联手推出一款结合英特尔处理器和AMD图形单元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引起业内哗然。作为芯片领域中的代表企业,Intel与AMD的举动引发了行业内的波动。
Intel携手AMD,牵制Nvidia
半导体领域市场格局风云变幻,综观全局,Intel多年来一直霸占“龙头”地位。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Intel的龙头地位正受到挑战。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Intel制造的CPU一直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风向标,它的任何举动都代表着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先机的Nvidia成长迅速,对行业巨头Intel构成了威胁。”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裁傅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从最近5年的发展来看,Intel的影响早已不似当年,已经很难代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风向了。傅城表示,Intel全权代表芯片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Intel完全代表发展方向’这句话已经不成立了,只能说Intel代表着某些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已经代表不了全部了。”傅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芯谋研究总监王笑龙认为,Intel权威性的减弱是因为受到了Nvidia在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领域上的迅速崛起的影响。“最近几年,Nvidia发展很迅速,并不是因为个人电脑上的GPU,而是因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面。这两部分是Intel最为重视的市场。因此,Nvidia的快速发展让Intel感受到了压力。”王笑龙说。
王笑龙认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Nvidia会成为Intel最为强劲的对手,因此Intel希望制约一下Nvidia。首选合作伙伴便是AMD,Intel希望通过扶持AMD,给Nvidia带来一些困扰。“如果Nvidia在个人电脑GPU上营收减少,那么Nvidia在新市场的开发就会被牵制,所以Intel选择和AMD合作。”王笑龙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Gartner研究主管Alan Priestley也认为Intel和AMD的合作将会对Nvida产生一些影响。“目前Intel和AMD联合推出的这款芯片的应用领域也正是Nvidia GPU的应用领域。很明显,Intel处理器已经渗入到这个领域内,并且通过新款芯片,AMD也会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立足点。Intel结合AMD后,将制造出高性能的设备,并且预计不会与当前的移动处理器(Intel U系列以及AMD Ryzen)产生竞争,后者将继续被广泛地使用在产品市场。”Alan Priestley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AMD成为Intel首选伙伴,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两家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傅城表示,在人工智能的时代,Nvidia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Intel的想象,成为了Intel的头号竞争对手,而Intel和AMD两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没有太好的市场位置,所以对Intel来说,AMD是最好的选择。
傅城认为,两家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Intel与AMD联合起来进军Nvidia已经抢占的市场,或者说,是开拓新的人工智能市场,甚至说是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里面进攻谷歌的TPU,打乱高通在ARM上的布局,不论哪种目的,我觉得都很有必要。在人工智能领域,Nvidia已经走得很远、很先进了。Intel虽然有自己的GPU,但是它的性能太弱了,并且这几年Intel在GPU上一直都没有重大突破,所以它和AMD合作,希望能够吸收AMD的GPU,然后与Intel自己的CPU搭配,这样完全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上,开拓新的局面。”傅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合作局限于人工智能
Intel与AMD的合作预计将局限于人工智能方向,但是在整个的PC领域,双方却很难保持良好的关系。傅城表示,两家合作前景美好,但是在合作的长远发展上,依旧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因为AMD毕竟也是做x86 CPU的公司,那么在服务器、个人电脑CPU市场上,两家公司始终存有顾忌:Intel不希望AMD抢走其市场份额,AMD也不希望与Intel走很近之后,丧失其CPU的市场地位。所以这种合作到底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决定两家合作未来能不能取得长期成功的重要一点,如果大家都貌合神离的话,这种合作也是走不远的,因为Intel太强势,当其强势到一定程度时,会夺走AMD的固有利益,那么AMD肯定不会同意。”傅城说。
Alan Priestley也表示,Intel和AMD的合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Intel从AMD雇佣了Raja Koduri来领导新的图形处理团队,这个举动意味着Intel在图形处理方面增加了关注度。目前Intel和AMD的图形处理IP之间的任何授权协议都没有公开披露,很难说这个团队未来会怎么样,毕竟Intel在核心处理器上有自己的GPU,并且在这方面有增强的趋势,也许Intel会整合AMD更多的IP。”Alan Priestley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傅城表示,虽然Intel的权威性近期有所下降,但是对于个人电脑的市场来说,Intel的处理器依旧占据重要位置。“对于个人电脑来说,CPU总归还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东西,因此在这一领域,Intel依旧主宰了整个市场。不论是周边配件还是周边芯片,甚至包括图形处理器,都是跟着CPU的方向在走”傅城说。
“只要Intel在那里,大部分的整机厂商依旧会以Intel马首是瞻,所以对于产业格局来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对于这几家企业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无非是小零件的替换,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不会有特大的变化。”傅城说。
国产芯片依旧稳步向前
随着“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CPU企业的发展稳步前行。国际CPU产业格局的变化是否会对我国CPU产业产生影响?
“对于兆芯以及国内其他国产CPU伙伴,CPU的市场定位不是个人家庭使用,而是商用。”傅城说。
傅城表示,由于个人电脑对显卡要求较高,被国际巨头霸占的市场本就不在国产CPU的定位之中。“至少现在不在。国产CPU主要的市场还是商用以及党政军办公领域,这就不是Intel或者AMD能够干预的了,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商业环境市场和商业办公市场中,显卡、GPU不是特敏感,也不是GPU性能的提升就能对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成本。”傅城说。
在国内商用办公市场领域,国际动态对我国CPU企业的影响暂时不会太大。“在国内办公领域中,自主知识产权、战略信息的安全可控要求都会为国产CPU市场增加稳定性。”傅城说。
随着国产服务器的兴起,我国对于设备的安全性有着更多的考量。“这些部门在认证上会支持国产CPU,国内用户政策上支持国产服务器,而国产服务器也有动力跟国产CPU合作,再加上重大专项的支持,所以在这一领域内中国还是存有机会的,尤其是跟消费关系不大的领域。但是目前我们的技术和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导致一些客户不敢用国内CPU。”王笑龙说。
此外,傅城还表示积累是国产CPU发展的重要因素。“CPU本身属于高集成度、高先进性的技术领域,所以对于积累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段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应该静下心来,埋头苦干。对于同行来说,埋头苦干的同时需要不断积累,要注重修炼内功,不要去做一些太过花哨的东西。只要能够扎根于比较大众化的应用,有市场作为基础,我相信每一家企业都能够走出来,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傅城说。
“另外一方面呢,国产CPU也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齐心协力,CPU不仅需要先进的设计技术,同时也需要先进的工艺制造,需要整个产业链上每个节点相互走在一起,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极致的性能优势。对比Intel,我国不具备能够将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的单个企业,所以合作很重要,希望业界能够拧成一股绳,一起往前冲,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够把这个产业攻下来。”傅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