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 避免陷入大数据的“迷雾森林”

责任编辑:editor008

2014-09-09 09:22:40

摘自:36大数据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而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已然让“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了当下最时髦的词汇。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而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已然让“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了当下最时髦的词汇。

从IT界到、金融界,再到物流界、营销界,乃至医疗界、教育界……无论是界内界外人士几乎都已快形成“言必称云”、“言必称大数据”的口头禅。

但如果真遇到一个“较真儿的”,发出这样的提问——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到底有什么价值?我怎样才能得到大数据价值?……是那头黄色的Hadoop小象?是动辄XXXBIT的高大上数据量?又或者是千万级别的用户信息?那估计很多口口声声不离大数据的人可能都言语含糊解释不清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来看待大数据呢?还是听听专家的观点吧。据国内新兴应用交付厂商太一星晨产品总监冯晓杰表示,大数据单从字面意思似乎不难理解,可以认为是海量级的数据,但是在这海量级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在很多业内外人士的概念里还纯在着一些认识误区。

大数据误区一:只要大就好

当技术哥在会议室里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秘书MM正巧推门进来,微微愣了一下就脸红红地退出去了。

如今,很多人提起大数据,如果不提上几嘴“日处理数据量XXGB,上传图片XXGB,并发数XXX”“Hadoop集群拥有XXXX节点,总存储XXPB”……诸如此类的技术语言,都很怕别人觉得自己不专业。但是,难道真的只有数据大了,才能达到大数据的登峰境界?才能数人合一地达成大一统的目的?

数据如果仅仅是大那是没多大用处的!就好像资金的意义在于如何使用周转一样,数据大了,但不使用,让它孤零零地偏安机房一隅,那它就不是大数据了,而是有点“败家子”的意思。

比如不少传统的门户网站,基本上就处于“坐拥金山却无福消费”的境况。每天上亿的用户量,却只是简单的广告呈现,没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产生更多价值。

大数据误区二:只有技术大牛才懂大数据

虽然很多人口口声声离不开大数据,但是真问他到底懂多少时,其中一部分人可能会说:“我就是懂些皮毛,真正技术层面的大数据我也不懂,你还是问那些技术大牛去吧,他们才真懂。”

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全对。比如诸葛亮很懂兵法,他知道该在哪里摆阵,该在哪里伏兵……但是,他不必知道关羽是如何耍大刀,也不必知道张飞的丈八蛇矛在打仗时是扎还是砍。

其实,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更多的是一种战略能力,而非细节的执行技能,这种能力是可以帮助决策者能从无尽的数据里看出商机看出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而作为决策者并不用太关心在技术细节层面,大数据到底怎么技术生成,又是如何理顺提升用户体验的。

大数据误区三:我就要海量数据

自从大数据概念火了以后,不少企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就会想到“是不是我的数据量不够?”“是不是如果有了海量的大数据就能变得更好?”其实,这又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这又回到了大数据价值和金钱价值的类比概念上。比如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存款 贬值”,那么很快就可以发现类似这样的信息:“五十年前的百万变13块”, “一万元存一年赔19元”……显然,不流动的钱,是越放越没有价值,而基数越大,可能导致的损失就越大。

金钱如此,大数据亦然。只有像比特币玩家们一样,不停地使用数据,并以无比的热情挖掘数据背后的关系和价值,才能如滚雪球一般,使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丰富更完善。同理,对于企业的大数据来说,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让大数据充分流动起来,不断的实现增值效果,那么才有机会更大的释放大数据的能量。

D1Net评论:

随着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很多企业都看到大数据带来的巨大价值,然而,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看待大数据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在脑袋发热准备花大价钱上大数据之前,都一定得先想明白透彻了:“我真的需要大数据吗?大数据真的能为我所驾驭吗?”想明白这些问题,再进行决策吧。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