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特币与联盟链应用的分析
在比特币刚兴起的时候,人们通常将其与传统点对点传输网络进行比较。但后者既无中心组织分配,也无去中心回报机制。通常是在网络启动初期,参与者超水平贡献维护生态,导致短期繁荣。随着分配收益的成本迅速扩大,人们因激励不足,又导致体系迅速瓦解。
然而,比特币的生态十分完整,在机器算法信任方面,虽然竞争性记账所耗费的电力成本高昂,但算法保障了明确的竞争规则和经济激励方式。在社会组织信任方面,比特币核心开发组、矿工集体、交易所、比特币安全公司、各国监管机构都是生态内的中心信任组织。各国的中心化组织参与者(主要是交易所)与监管政策制定及执行的制度成本不同,导致了比特币在各国接受情况的差异性。例如,中国对比特币的总体态度是,要求比特币交易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对于比特币或者其他公链来说,一味强调完全去中心化并不能扩大用户群体,保证生态内中心化组织的高效安全运行与进一步降低运行机器算法信任部分的制度成本同等重要。
另外,比特币的成功表面上看是因为代币激励,但实际上其关键点是在不可篡改的条件下,区块链规则的收益分配制度成本几乎为零,明确的分配原则提升了生态维护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某些情况下,对参与者来说,单单是参与生态获得的收益即可覆盖成本,那么就没有必要再附加代币激励。所以区块链的经济激励着眼点应从单一的代币激励,拓展到设计投入与回报的权责利相匹配的制度。
中心化组织自建分布式系统与联盟链的关系,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热点话题。中心机构在未引入机器算法信任之前,需要社会信任机制来明确行为、谁来执行以及如何分配收益。对于一些参与者众多、流程环节长,或者有很多外部参与者的情况下,发起方监督运行的成本极高。商业模式所需的生态可信度,因中心化制度成本过高而无法达到。因此以往要么是以串行方式低效做业务,要么某项业务在一时一地没有开展的条件。在引入机器算法信任之后,中心机构可以协调诸多参与方共同制定业务规则,以较低边际成本提升机器算法可信度后,生态总体可信度会迅速达到商业运营所需的必要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有可能出现社会信任制度运行成本极低的情况,此时引入任何机器算法信任都会增加生态的总成本,那么这时候就没有在某项业务中引入区块链的必要。
综上所述,区块链的本质是通过应用密码学确权、分布式记账、经济激励机制三要素,在一定应用场景内形成数据不可篡改共识的模式。一个生态的总体可信度,由维系生态运转的机器算法信任和社会组织信任共同决定。广义的加密经济学分析就是根据生态内各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成本预算等,寻求生态目标与参与者行为一致的最优解过程。在这个分析框架下,机器算法信任和社会组织信任的替代关系被纳入分析范畴,从而使得加密经济学成为可以分析组织制度变革、指导区块链应用的一般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