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即为:打造透明公益 —— 中国扶贫基金会贾坤及其信息化顾问团队

责任编辑:曹建菊

作者:曹建菊

2015-02-02 13:47:43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中国扶贫基金会信息化主管贾坤认为:透明化管理,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公益组织内部管理流程透明化,公益项目流程清晰等;第二个层次是公益项目对外批露应及时,而且公众享有知情权,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善款流向及使用情况,这也是透明公益的主要表现形式。

采访中国扶贫基金会前脑海里总浮现这副图片:小女孩衣衫褴褛,干净纯澈的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那双眼睛过了许多年一直撞击心灵。

 

许多人都以为,公益与慈善是有钱人的“高调秀场“,实际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只因事情太小反而受忽视!当中国扶贫基金会查询系统显示出数以万计金额为“一元“的捐赠时,你为发现,”善小即为“也是汇聚公益的一个大力量。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公民公益与慈善意识的逐渐提高,除了捐赠行为本身,大家对公益组织的认识也逐渐多起来。随着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公益与慈善的代表,其威信一度受到极大挑战。公众对公益与慈善组织内部的透明化管理呼吁有了质的提高。

中国扶贫基金会信息化主管贾坤认为:透明化管理,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公益组织内部管理流程透明化,公益项目流程清晰等;第二个层次是公益项目对外批露应及时,而且公众享有知情权,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善款流向及使用情况,这也是透明公益的主要表现形式。

上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信息化部贾坤

民间公益迎来春天

中国扶贫基金会也曾是“官办”公益组织,也曾有显赫的官方背景。与众不同的是,1999年后的中国扶贫基金会毅然选择了“去行政化”。

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贾坤看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反而是“去行政化”以后。经过系列改革,中国扶贫基金会经历了由“粗放”到“专业”,由“泛扶贫”、“多项目”到“瞄准受援人”、“聚焦品牌项目”的管理变革,内部治理、项目管理和社会绩效均得到较大提升。作为全国性扶贫公益组织,截至2013年底,累计已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95.7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1783.05万人次,并成为中国扶贫公益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公益组织。

中国扶贫基金会主要改善卫生健康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开展灾害人道救援四大业务领域,以项目管理制度为基础实现公益资金的来源与发放,形成了小额信贷项目、母婴平安120项目、新长城助学项目、爱心包裹项目、筑巢行动、紧急救援项目、美丽乡村等品牌援助型项目和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公益活动、善行100、公益同行、扶贫月捐等品牌倡导型项目。

信息化建设打造透明公益

从最近几年中国各公益组织披露的捐赠情况来看,中国并不缺乏爱心人士,也不缺少善款来源,但备受垢病的是这些公益善款去了哪里?用在了哪里?是否真的是对口捐赠?人们普遍的期望是善款不能失落在某些黑暗角落里。

如何架起捐赠人与受捐人之间的信息桥梁?让捐赠人知道善款到了哪个阶段?最终用在了哪里?这一切都需要公益透明化。贾坤说:“透明化管理,一是指公益组织内部管理流程要透明化,公益项目流程清晰等;第二是指公益项目对外批露应及时,而且公众享有知情权,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善款流向及使用情况。”因此,透明公益除了向管理要透明之外,信息化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贾坤介绍:2008年以前,中国基金会更多的是接受机构捐赠,捐赠的笔数并不多,而2008年以后,公众捐赠的笔数达到了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笔,以前的管理方法就无法支撑这个量级的资金管理,当时的核心系统只有几个有限的项目管理系统,却存在着大量信息孤岛:

比如官网:捐赠信息需要手工一条条填写,大量的捐赠信息无法及时上传及更新;

爱心包裹管理系统: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无法支持包裹网站业务;

新长城大学生系统:也只是一个独立系统,而账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只能人工核对;

最核心的财务核算、收入系统:仅能按项目维度管理捐赠,无法管理每笔收入,尚需手工做账等等

因此,中国扶贫基金会日常的IT管理经常处于“救火状态”,IT部门是哪里发生险情便扑向哪里,几乎是无法预防,没有记录,没有管理的状态。

2010年以后,中国扶贫基金会拟定了“打造透明公益,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战略发展思路。

公益信息化:钱是个坎

贾坤坦言,公益组织信息化,其实很具挑战,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所有支出中,项目执行费不能超过捐赠的10%,项目执行费包括项目执行、宣传、人员成本、房屋水电等一切费用,所以真正能用到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非常少。缺少资金直接导致无法长期获得供应商优质资源的支持,乙方市场也没有公益行业人才储备,从零的探索耗费精力。基金会也一直希望有哪家机构或个人愿意捐赠专项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也希望有哪家IT企业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与基金会携手,共同探索。

中国扶贫基金会采取的策略是:引进爱心信息化顾问团队,引入爱心合作伙伴,加上部分自筹资金,终于开启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贾坤给笔者讲述了一个中国扶贫基金会如何“化缘”的真实故事:2014年8月10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曾为了一个教育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评标,捐赠人代表、受益人代表、教育专家、信息化专家、内部项目部门、IT部门负责人作为评委,这个项目需要一套在线培训系统。

最终的评判结果是:与会评委一致认为项目中所涉及的在线培训系统不需要重新开发或采购。与此同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朋友圈却风声雷动,微信朋友圈纷纷转起:国内一家民间公益组织需要捐赠一套线上的培训平台。在随后几个小时内,共有7家供应商表示愿意捐赠在线教育平台。于是,这次信息化“化缘”活动圆满结束!

公益信息化背后:超级顾问团队

中国扶贫基金会有个信息化建设超级顾问团队,这是一支专业的纯志愿者团队,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在中国的信息化中都可以独立书写出一笔:陈其伟、李亢、寿阳、贾立峰、朱战备、刘晓军、程永新、孙建光、翁志健、杨秀峰、涂浩、李伟、王士迪、徐伟、王甲佳、范脡、崔强、米丹宁。

据贾坤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信息化专家团队已经成立4年半,先后共有18位IT领域的专家加盟这个志愿团队。定期会召开信息化会议,每次都会讨论近期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专家成员从各个角度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涉及信息化各个阶段的疑难杂症。

公益信息化四部曲

一、指导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化规划项目

为解决透明问题,解决捐赠人、受益人服务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双管齐下,一方面启动业务流程培训工作,一方面启动信息化规划项目。

先在各部门抽掉业务骨干,成立了流程小组,并在专家委员会支持下展开系列的培训;另一方面开始面向社会招投标,专家委员会对投标供应商进行了三轮筛选、打分后,确定了一家供应商实施信息化规划项目。

二、签署战略协议获取战略支持

与核心供应商签订实施合同之前,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与供应商高层对话,签订了战略协议。

三、对关键环节预警

每当项目进入关键节点,定期的专家委员会有频率把控关键环节,外地专家也通过邮件给予意见。

四、提升IT团队能力

中国扶贫基金会自身的IT团队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系统的学习,专家委员会给IT团队各种培训,如ITILV3、业务流程管理、从技术到管理、实战中指导IT项目组合管理、IT治理、IT专业技能等。从内部竭力提升中国扶贫基金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透明公益信息化

经过上述信息化改革,中国扶贫基金会已形成了更为透明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捐赠爱心人士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善款流向及使用情况。

在捐赠资金的管理上,上线了捐赠资金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精度,实现项目每笔资金的收与支的全过程管理。该系统以捐赠资金为主线,包含收入管理、资助计划管理、指标管理、项目资金的支出管理、银企对接、固定资产管理、捐赠票据管理,财务核算、报表、集成核心项目执行管理、捐赠人、受益人管理等功能。

中国扶贫基金会官网,信息透明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各种捐赠的自动及实时更新。

爱心包裹网站可以在线一对一捐赠爱心包裹,网站与内、外部系统配合,实现了捐赠资金、项目执行全过程的透明管理。据悉,爱心包裹网站自2013年3月上线,已累计捐赠16,942笔,捐赠金额约313万元。

爱心包裹网站捐赠事例:在爱心包裹网站(http://baoguo.cfpa.org.cn)轻松完成注册,登录,捐赠人可以灵活的选择需要捐赠的学生所在地区、年级、性别,实现DIY的捐赠。



在每一次的捐赠过程中,可以根据画面的提示完成,另外,公益捐赠同样可以根据捐赠人的需要,自行选择是否需要开具捐赠票据,如下图所示。

捐赠完成后,捐赠人可以通过个人中心的捐赠管理轻松查看到每一次的爱心捐赠记录,如图所示。

捐赠的包裹,可以通过包裹订单查询,看到这个包裹给了哪个学生,他(或她)的详细信息,还有包裹、捐赠票据的寄递时间都清楚的显示出来了。

而这一切捐赠信息,都可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官网上同步查询到,是不是已经非常透明?作为捐赠者,当查询到自己所捐赠的资金,已经下拨到了某省某市某乡的某个小学的某个小朋友身上时,你是否感觉到更为放心?

采访后记

笔者已采访了非常多大型央企、大型跨国公司的CIO,不难判断: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信息化框架在我看来真的并不复杂,也很容易实现。如果有人、有资金,我相信这样的信息化实施并不需要等待这么多年!

中国扶贫基金会真的是太“穷”了!毕竟善款对他们来说不是为了搞信息化,而是为了帮助真正贫困的那些人!因此,笔者很赞赏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信息化方向上的探索模式:引进爱心信息化顾问团队,引入爱心合作伙伴,加上少部分自筹资金,让信息化也能融入到爱的海洋里吧!

当然,笔者也更希望中国所有的公益组织也都能透明起来!毕竟,爱心伤不起!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