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为: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医疗云平台项目负责人主管副院长张世科
硬实力积累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9月,与共和国同龄,开放床位1025张,有住院病区23个,门诊部1间,分院2间,工作人员1400人;年门、急诊病人近140万人次,住院病人4.1万多人次,年手术总例数约1万台。全院有美国GE64排容积C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影像增强血管造影机、数字化多功能X射线机、数字化X光摄片系统、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全数字化平板乳腺钼钯机等五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87台(套)。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超过65年在医学研究、技能、医生资源、医院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在自身实力方面已具备了很强的资质。目前,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实施新的发展规划,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努力把医院管理、科技水平、服务功能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化老问题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实施新的发展规划,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成拥有32个病区,床位数增加到1500张的大型医院。随着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朝着三级甲等医院转变,信息化也需要改变,尤其是基础架构本身出现了缺陷。据张世科介绍,原有信息化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原医疗信息化存在着多个“竖井式”的信息系统,信息难于共享和沟通。
此外,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平台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HIS ,PACS 系统遇瓶颈 ,影响运营效率,现有架构分散,不易管理,无法灵活扩张。
第三,部分服务器资源闲置,且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系统未得到冗余的配置,单点故障频现。
第四,由于患者对医院服务体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需要增加更多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第五,随着患者与医院交流与沟通越多,移动、社交应用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壁垒”,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风险。
信息化新规划
张世科认为,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是由传统的基础架构所引起,医院需要从传统基础架构转变到云架构上,并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 实现快速的业务服务交付,更强的自动化能力,更优的数据中心效率。
2、 实现医院应用和数据的统一平台运行,需易于管理,灵活扩张,降低运用成本,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3、 支持现有应用HIS ,PACS 系统,也就是解决方案需要实现易于扩展的同时还能满足利旧的需求;
4、 增加移动化、社交化功能,以加强医院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5、 安全为王,保证医院数据安全。
小结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目前的IT服务能力已大为增强,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化集中化管理,让新应用系统的上线效率提升10倍有余,而且维护工作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IT技术人员的维护效率比以往提升了4-5倍,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80%。
张世科最后总结说:“我们必须立足内功,坚持科学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动业务的全面深化,为中国医改铺桥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