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信息化建设-智慧零售之路

责任编辑:cres

2017-07-20 11:45:42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苏宁信息化建设-智慧零售之路。

2017 CIOC全国CIO大会7月20日在青海·西宁盛大举办,来自全国的300余位CIO共聚一堂,最接地气的观点、最实用的实战经验、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在此汇聚,碰撞出属于CIO的精彩火花。
 
以下为现场速记。
 

苏宁IT总部执行副总裁 乔新亮
 
乔新亮: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苏宁信息化建设-智慧零售之路》,讲的是苏宁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智慧,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体验更好,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宁对智慧零售的理解,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我们认为应该经历的阶段,一是数字化转型、二是大数据。如果没有这些数据,也谈不上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就没有办法讲智慧。第四部分分享一下团队,其实做这些都需要一个团队,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没有一个好的执行,一切都是空谈。
 
我下面分享一下关于零售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百货店、连锁店、超市。第二部分是互联网,第三部分是线上线下的融合,第四部分是智慧零售。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大家以为开个网站就好了,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觉得大家要做的是数字化。数字化可以让企业更高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不管原来在线下,还是一个新的创业公司走到线上,其本质是数字化,数字化代表的是高效,这是互联网这一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今天有人讲新零售、也有人讲智慧零售,我觉得第一阶段是做好数字化工作,我的观点是,新零售是线上的企业高效进入线下。如果做好数字化,这确实是春天。第四部分是智慧零售,当对消费者、对企业都做了数字化推动,并且基于海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挖掘,能够很好的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这就是智慧零售。
 
我们对智慧零售有一个定义,在多样性的场景中,以智能科技为手段,满足个体用户的商品、内容和服务需求。这很关键,最后大家说围绕着用户、围绕着用户体验,这是企业对外的举措。对内是科技,科技要用在恰当的位置,要让消费者和用户体验到好的服务。分成几个特征,一是场景化、二是智能化、三是个性化。原来的关系是生产-零售-消费,现在更多的是消费-零售-生产,这是本质的差别。也就是说,企业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才去生产。它的本质其实是全天候全地域给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这是非常难的,但是我觉得也是信息化公司的使命。
 
下面讲一下场景化的服务,特别是情感式。我简单地讲一下演变的过程,很多年前截止到现在,我生产出什么商品,消费者会搜索产品,围绕的是商品。但是到现在,很多企业都加入了情怀,要理解他的特征,知道他的需求、知道他的情感、知道他的场景,要关注他的情感,要知道他这个人的关系是在什么场景下有这个需求,这是第一个场景化。
 
第二个是智能化,在这个场景下,一个企业你的运营一定要智能化。一个企业怎么做到智能化?不管从采购、销售、还是服务,要做到智能化,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一个用户在一个企业里面的行为逻辑、每一次交易,你是不是可以分析。
 
第三个是个性化,我这里特别强调以人为本。这是我们的使命、目的,做信息的人都知道,做CIO的更是如此,压力山大。我们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这是一个使命,我觉得做这个工作特别开心的一点是,做有人情味的零售。一个企业是要去盈利和扩大规模的,但是你怎么才能做到。要做有人情味的零售,但是要做到有人情味是非常难的,这恰恰是挑战,而且是必然做到的,这样才能非常有价值。
 
我下面讲讲三层架构,如何做到智能化呢?我要关注到下面海量的数据,这是一个海量的数据,首先要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业务层和用户层之间强调什么?你是不是关注到人情味,这是很难的。包括今天我们有海量的数据,每个环节是不是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对用户有洞察,在这个基础上对用户进行挖掘,能够做到有人情味。
 
苏宁现在有六大产业,这是苏宁的理解。现在我们这些数据也在收集,希望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所有的是围绕着用户的维度,能够让他吃喝穿玩住行都满意。比如说,比如我们从南京到青海,这次到青海天气相对比南京干燥一点,这个时候可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恰当的服务或方式,大家可以收集和挖掘海量的数据,并且进行分析。
 
下面我具体讲一下苏宁这些年的智慧零售的情况。这是大概的一个演进,可以从这里面看到,基本上是从连锁时代到电商到智慧零售。第一代技术架构很简单,可以说当年苏宁的信息架构就这么简单,当年连锁时代扩大规模的方式是收购,它可以很快的收购100家、200家,那个时候快速开店。第二代架构是WCS+POS双线作战,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不详细分享。当时苏宁的架构跟不上海量的交易,因为这个问题,就带来了第三代架构。今天的电商也好、互联网也好,关注用户体验,从PC端、门店到移动端到家庭互联网端,中端包括支付等等,后端包括采购等等,后面是基础支撑。我们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在500T,具备了海量数据并且收集进行计算、处理、分析、挖掘的能力,数据化转型就是大量的数据收集下来,了解交易的数据、过程分析的数据,收集进行处理。
 
这里我快速讲几个例子,比如说多渠道库存共享,我相信今天很多企业到现在可能都做不到。比如说库存的处理过程当中,有一个坏掉了,你在销售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还是反馈出来。当你做到这个基础以后,今天比如苏宁易购在PC端、移动端、电视端、门店端是普及的终端,同时在天猫上也有,还有秒杀,能不能做到及时,首先这个架构是可以做到的,具体的过程有很多细分,每个环节都可以做到让用户、消费者能够获取服务。线上订单、线下支付,比如说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线上下单、线下付款,线上下单、门店配送,线下下单、门店退换货,这些都可以非常简单地做到。
 
第三部分,大数据洞察。如果说前面的是基础,每个人都有系统的问题,系统架构海量的扩张,这都是基础。真正让信息发挥大的作用,其实是大数据洞察,你怎么帮助到它去创造价值。这是从采购、销售、服务、物流、业态全方位的审视所有的流程,这是一个海量的数据。我在内部经常跟大家分享,如果说前面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量是1的话,这个至少是10。所以我做这个工作,第一是在集团层面得到支持,支持力度很大。第二是今天做的远远不够,每个环节都要做好。
 
我想到一个例子,就是智能营销引擎IME。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要合适的,很难的,所以首先你必须要对用户有洞察,你要了解他,但是你真的了解他吗?你是只知道他买过什么商品,还是你知道他是谁,他家有几个小孩,他的小孩多大,是在牙牙学语,还是上小学。这些其实有很多我们是可以挖掘的,比如说他的关系,这里可以推敲出很多。你从关注商品到关注用户,你要了解他,甚至比他的朋友还要更了解他,你就要从大量的数据进行挖掘。
 
对于用户行为数据、用户注册数据、商品数据、PPTV数据、第三方数据进行分析,让营销变得更智能。这里也列出来,这是营销场景,比如会员浏览来加入购物车、会员浏览加入购物车来购买,通过这些对用户进行了解。
 
这是关于供应引擎,根据历史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对应行业数据、天气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等进行分析,对库存进行优化。这里举一个例子,关于智能物流引擎,关于包装箱到底配多大,到底多大的包装箱把这个商品放进去,其实对于货品的体积、重量、价值等等要做出一些计算,然后去选合适的包装箱。这个我们在推进的过程中,也是减少了很多费用。
 
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关于现在大家无人店或无人机的认识,我用一个无人机送货,它的关键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最后派人去送还是用无人机去送,核心是在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洞察。所以在恰当的时机把这个用到是很关键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这是苏宁对于大数据业务的能力蓝图,在我们的所有场景当中,首先要监测、洞察、优化。我还是强调一下,大家看一看海量的工作,有决心、有坚持,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为什么这么努力做这么有挑战的事,也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大家可以看到,同样是海量的数据,如果今天没有大数据,上面的业务能力和智能化都是一句空话,没有根和基础。
 
这是我们的大数据平台目前的情况。最下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我们说云和大数据相辅相成,永远在一起。没有这些能力,上面所谓的智慧,智慧零售就做不到。
 
下面分享一下我们的组织管理,这里特别强调公司的战略。第二个强调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这是苏宁IT团队目前的一个情况,特别强调了在公司层面的重视程度。上面是偏重规划及管控,下面是偏重执行,右下部分是技术平台,对于这些架构的管理,基础架构、安全研发、运营和项目规划、质量等都要有更加高效的体系。
 
目前苏宁的人员全球大概有5000多名,主要在南京总部,在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都有团队,还有在各大区的信息人员。我想在这里强调一点,我们需要大量的团队去做,但是这些人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怎么做好管理,怎么让多人进来,真的发挥价值。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事?我们真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觉得在座的各位都是生逢其时,我们从事了这个行业,是在一个最好的时期。在未来的中国、未来的世界,一个诚信的人将来会发展得非常好,我们怎么做这个事情呢?信息就是业务,谁都是在做业务,原来的提法应该去审视一下。我们IT团队在最上面建设这些产品,这个产品建设出来要交给运营,这个时候市场宣传产品,三位一体都在做业务、都在为产品服务。我觉得这一点最难,怎么让一个开发的人员意识到在做的应该是一个产品,不是一个代码,非常难。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使命,要一直做这件事,通过好的体系的建立,通过产品让消费者的生活过得更好。
 
苏宁有我们的基础云平台和大数据,我们也建了一个合作互联网输出平台,所以我们的优秀合作伙伴也愿意一起合作共赢,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