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零售银行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面向广大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流程中,零售银行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零售银行内部的运营、产品服务、客户营销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对客户服务模式,理念进行变革,固定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体验节约运营成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尤其是当下热门的ABCD等前沿技术开始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利器。
此前,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部门科长高尚在2018中国零售银行创新国际峰会的演讲中指出:“零售银行需要依靠数字化转型来推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能够更好的跟上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三方面创新重塑零售业务
金融科技与零售银行的不断融合催生了大批全新应用,在近几年的不断实践之中,高尚例举出了零售银行如下三方面的改变:
1. 支付方式的创新。
“我将支付方式归纳为三个阶段:支付1.0阶段即常见的现金或应用卡支付方式;支付2.0阶段则是移动支付阶段,包括微信、支付宝等;而3.0阶段则是以生物技术识别为特点的无感支付。”
高尚表示,支付3.0阶段的无感支付能够给予消费者更好的体验,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支持:OCR光学图像识别和RFID感应。他认为OCR方式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当下很多银行正在落地相关场景,如建行就在今年落地针对车方面的相关项目,农行则是在重庆将无感支付搬进了超市,落地到无人超市领域。包括像传统ATM、掌上银行渠道也在积极尝试中。
2. 零售银行产品与服务无界化、平台化、生态化创新
对于客户来讲,在数字经济时代,对于零售产品服务一定是倾向于选择透明、简单、自主的金融服务消费体验。要想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银行产品需要做到无界化、平台化和生态化。
首先是无界化。高尚认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必须要无感式的融入到客户生活场景的交易环节当中,一切渠道都是流量入口,一切入口都可以构建场景,一切场景可以连接金融服务,无场景无金融,实现服务产品和客户价值圈的金融服务触点无界的延伸,让银行形态从一个固定的网店转化为无界的、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
其次是平台化,零售银行需要在业务模式上更加开放,成为一个链接全场景的平台,通过开放平台,将产品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实现平台化金融的服务输出,促成金融+社交等跨界金融服务。
最后是生态化。零售银行要摆脱原先自建的服务场景,构建开放式金融生态体系,形成低频金融交易需求与各类高频生活场景的无缝融合,为客户提供和银行服务一致的金融体验,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出服务的全新价值。高尚指出,“目前生态化场景构建方面主要有三个模式:自建电商平台、利用API或SDK软件开发包两种方式嵌入到第三方平台、与电商合作建场景。”
3. 数字化和普惠化
谈到变革,高尚认为:“现在各个银行都在谈创新,如果失去了客户,创新也没有什么用,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银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银行也有这个动力和意愿去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
现在,不少银行都在打造数字银行,微众银行、网商、百姓银行等新银行一开始就将核心体系完全架构到云上,能够实现分布式架构+微服务。而对于那些中大型的零售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分布式和微服务架构的改造是绕不开的趋势。中大型银行中在金融科技方面比较成熟完善的,比如招行,就在去年发了APP 6.0,能够对应130多个微服务,每周可以完成40%的版本更新频率,今年又发布最新版的6.0。它们之流的银行转型改造就是一个更快的过程。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从招行金融上半年的半年报中,我们会发现招行普通零售客户增速三年来首次超过中高端的客户增速,这就说明了招行的转型和改革能够积极的撬动这部分用户。
定位不同,银行对创新模式的选择也各有千秋
对于银行而言,转型创新固然重要,战略选择却不尽相同。由于各家规模、定位的不一,创新模式也各有偏重,高尚总结了三方面通用模式:
1. 通过创新实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模式;高尚直言如今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至少有两点一定要坚持:零售银行金融产品的客户自定制以及融入到金融产品中的金融服务。
2. 基于客户营销模式;客户的营销需求是千人千面、泛中心化的,高尚认为今后零售银行的营销模式中,实时营销会占主体,至少也是70%,颗粒化针对每个人的精准营销替代打标签式的传统营销作为补充,这是市场的趋势。
3. 关于创新研究生态的模式;传统的2B创新金融,忽略了2U(与高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间)研究性创新生态的共建,绝大部分都是面向生产经营的。因此,银行高层做经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这一块做起来难度较大。在高效科研机构反面,一些金融院所对金融数据具备明显优势,他们具备较强的学术理论经济基础结合银行业自身丰富数据,能够形成一些创新的、产研结合的研究生态,也能对基于数据驱动的零售银行创新形成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