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车联网智能系统的产品不能做什么

责任编辑:editor03

2014-08-20 13:56:41

摘自:21世纪商业评论

车联网“魔盒”来袭引发了新一轮的智能汽车大战,也催生了车联网智能产品动辄千亿的市场前景,但要吃下这块大蛋糕,光靠互联网思维、宣传和技术远远是不够的。

车联网“魔盒”来袭引发了新一轮的智能汽车大战,也催生了车联网智能产品动辄千亿的市场前景,但要吃下这块大蛋糕,光靠互联网思维、宣传和技术远远是不够的,要在众多智能车载产品中脱颖而出,汽车厂家最还是好思考一下:现在车联网智能系统的产品不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与“未来手机不能做什么”是一个道理的。过去10多年里,手机已经越来越神通广大,彻底变成了一个随身的移动解决终端,除了通话的"本能"之外,它还“吃掉”了掌上游戏机、卡片式相机、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和录音笔等设备,接着又盯上了电子导航、移动支付等猎物,然后又通过移送终端给汽车发布指令实现无人驾驶,再然后就是手环、手表、眼镜一类的可穿戴设备方兴未艾……手机已经高调地占领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动作,没有手机不成活。

当一种事物能够进化成为人们社交生活的路由器时,它就会趋向万能。从汽油汽车到智能汽车,除了方便你出行,现在它们也要像手机一样聪明地替代你所有的出行生活,甚至主导你的生活:

“学会”自觉辨认车主

日前,福特公司联合英特尔[微博]共同研究了如何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汽车上。这个计划名为Project Mobii,如果有人进入,系统会自动启动装于驾驶员前方的摄像头来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驾驶员的身份。如果系统没有通过驾驶员的验证,就会自动拍照并发送到车主的智能手机上,以获取车主是否允许发动车辆的权限。一旦通过车主的授权,汽车就会记住驾驶员的偏好,自动调整并适应。

自动调节空调设备

最近,捷豹路虎研发了一款“可自我学习的智能型汽车”,它能通过预判车主的每一个想法并代替他自动完成一些车内的操作,从而减少对驾驶员的干扰,降低事故发生率。

“自我学习”的汽车能在驾驶员和乘客乘坐汽车后记住他们的个性化需要。此后当车主和其他乘客靠近时,系统就会自动识别他们的爱好并将车内温度、座椅位置甚至是方向盘的高低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它还能自动播放根据副驾和后座乘客个人喜好挑选的音乐和电台。当乘客下车后,系统会自动调回驾驶员喜欢的频道。

点击视频,看看捷豹路虎这款智能汽车如何自我学习

替家长控制子女

上文提到的Project Mobii系统除了能辨认车主,达到防贼的目的,在理论上还能用于家长控制,如控制子女听歌音量、驾驶速度,甚至可以实时监控监视,如控制子女听歌音量、驾驶速度,甚至可以实时监控监视。

家长控制功能的原理和辨认车主如出一辙,都是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来确认驾驶人身份,如果是车主的子女使用汽车,系统会自动联系车主的智能手机询问汽车的使用权限,车主在这时就可以对子女开放一定的权限,并达到家长控制的目的。

为你节省时间

路虎的“自我学习型”汽车,就能通过对于车主日常行车路线的掌握比如查看车主的日历来了解行程,以及智能路径动态规划来选择最优路线,及时避免交通拥堵。如果路上可能出现交通拥堵,系统还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车主要提早出发。更让人感觉贴心的是,如果系统监测车主可能会迟到某个会议,它会自动发信息告知会议举办方车主可能要迟到。

帮你与路人沟通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目前正在与机器人(29.890, 0.81, 2.79%)专家和语言学家合作,希望让自驾车与路人、乘客透过手势等方式沟通。Project Mobii系统能够识别驾驶人的手势,配合语音命令与汽车进行互动。汽车内置摄像头不仅能识别驾驶人身份,还能用来读取驾驶人的手势,无需任何按钮即可进行各种相关操作。

做你的后视镜

数月前,Nissan公布了一款把镜面与屏幕结合的汽车后视镜,两者间可以实现转换。在汽车后面装有一个130万像素的摄像头,它会实时地把拍摄的视频传到藏在后视镜里的屏幕上。它在光线昏暗、能见度低时能有效地运用,因为它内置了一个图像处理软件,让司机拥有清晰的视野。

比你的伴侣更懂你的累

标志雪铁龙在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开发情绪侦测系统,它通过司机的脸部表情来识别他们的精神状态,可以识别恐惧、愤怒、快乐、悲伤等情绪。该系统先收集用户在不同的情绪照片,随后开始分析,然后车内配备的红外摄像头会拍摄视频并采用面部监测算法来进行处理,它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为你开条只亮绿灯的路

本田设计了一个“通用交通管理系统”(UTMS)。它借助车联网,能综合分析车辆位置、速度以及红绿灯信息,分析出“建议车速区间”,让车主在通过路口时恰好遇见绿灯,减少急刹,还能减少油耗。它能缓解交通拥堵,保证道路安全。

电动车的“好声音”

在 2013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一位名叫詹姆士.布鲁克斯的设计师提出了一项名为“动感音速”(Sonic Movement)的电动汽车音效提议——何不把每一辆电动汽车都变成可以谱出交响乐的“移动乐器”?布鲁克斯认为,如果汽车的声音可以音乐化,不但可以让行人注意来车,也将能改善城市汽车噪音问题。

帮你收快递

当货物安全送达后,车主收到短信通知

沃尔沃研发出的“漫游送货”(Roam Deliver)服务:让沃尔沃车主能用车来替自己签收网购货物,即使他们人不在车附近。首先,车主需要在自己的智能设备下载一个特定的APP,然后把送货地址栏也换成自己的车牌号码,快递员就可以通过GPS确定爱车的停泊位置。当快递员即将要配送快件之前,提醒消息会发送给用户,车主就可以通过APP向快递员发送一个一次性虚拟秘钥,快递员可以用这个秘钥打开汽车后备箱,物品放入汽车后备箱后秘钥会自动失效,而这一切都会在车主的监控之下进行。

关于车跟人深入“交流"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也证明只有这样,聪明的智能汽车才能一步步替换你的座驾,和替换你的生活。不过,当车联网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只会迫不及待想让车跟网络、跟云端发生点什么,而不是通过联接落脚到人,让整个的联接对人产生价值,去抓住用户的痛点。似是而非的,又何止这些车联网?

智能化对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不断地更新人与车互动体验,它像手机那样每天变着花样不断消灭我们不能做的事情,介入我们的生活,替代你的习惯,让所有人更加的依赖它,感谢它。譬如,这样一个事实已经在发生:互联网把车联起来,然后车又把更多的车主和需要出行的人联系在一起,接着就提供了一种汽车共享的新的出行方式——享用汽车不一定要拥有,或者拥有不完全是为了享用。你,已经准备好了吗?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