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念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概念炒作,正是由于大多厂商的做法,极大的影响了业界良性发展,导致概念炒了又炒,结果走向弥乱境地。回看历史过往,无论是技术,还是初衷都充满了光明与美好。当这些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梦想成为泡影时,原本业界建立时的真命题,慢慢向“伪命题”转变。
智能家居、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作为时下最为凸显的案例比比皆是,不断打破着人们的未来憧憬。可能在一些厂商看来闭门造车可以逃避混乱的现实,但打开门之后发现业界已非自己预想那般美轮美奂。尤其是今年热文不断的车联网世界中,电动汽车、汽车监控产品等问世,更是让着本就模糊的概念变的更加玄妙。
编者有幸与一些朋友聊起此事时,大家无不表示痛心疾首。一个小小的ODB产品、一个小小的中控监控区也能称之为车联网产品?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真正的车联网产品从概念来讲,车与网络相联接,人与车想互动,利用屏概念改变传统驾驶习惯。
事实却与梦想大相径庭,可能在厂商看来监控汽车自身状况,驾驶员及道路行驶信息即可完成数据的收集,改变驾驶员原有不良习惯。且不说这种数据的获取途径是否得到认可,仅凭驾驶习惯反馈来讲,它就真的能够为驾驶员带来某些有意义或建设性意见吗?从一些真实体验者口中得知,这一切不过都是浮云尔。
既然如此,为何厂商依旧要炒概念、造愿景、说理想、埋事实呢?原因很简单,“绑架”用户需求,借助商业手段获取市场基础,以便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将用户推向反对者立场,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抛弃根源问题所在,只能引导自己走向灭亡之路。
D1Net评论:
可以断言,物联网真正的概念是万物互联,将万物通过网络传输进行连接,实现相互之间沟通的场景。从产业角度来讲实现这一过程并非难事,只是企业是否会接受这种理念和做法呢?放弃自家高傲的身段和地位,屈尊向创新型公司学习、合作。对于要设计、创意、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可以先对用户进行小范围针对性群体调查,通过实例寻求结果。完成点到面,面到体的一个整体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找寻到物联网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