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获牌照企业均与联通签约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就是俗称的虚拟运营商,是指从拥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那里购买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用户的电信服务。也就说企业从传统运营商那里购买通信服务,以自己的品牌重新包装销售给用户,但本质上还是运营商的电话卡。据悉,首批拿到牌照的15家企业,均是与中国联通签约的虚商。
事实上,引入虚商的初衷,是工信部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从2013年底首批牌照发放以来,共有42家企业分5批获得虚拟运营商试点牌照。此前公布的虚拟运营商试点期是截至2015年12月31日,后因种种原因,直到今年4月底才宣布结束试点。
根据近日通信媒体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虚拟运营商用户已突破6881万,2018年上半年净增836万户,在网用户月均净增139万户,与2017年基本持平,但较2015年和2016年有所下降。
虚拟运营商价格优势不明显
推新业务瞄准物联网
对于此次历时将近5年试点之久才发放首批牌照,业界有不少观点认为有点迟。在这五年内,我国通信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大运营商在业务、流量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当前大众在移动互联网上使用的需求,同时从今年初开始,三大运营商已进入了大幅降费提速的阶段,尽管当前仍存在对资费、网速等方面的疑问,相信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更佳的体验。然而,虚商一开始的卖点肯定是“价格”,但如今这个优势似乎不那么显眼了。此外,在试点期间,不乏电话诈骗和垃圾短信的问题,在基础运营商都在大力拼服务的当下,虚商的盈利前景并不乐观。
据记者了解,虚商除了推出多种优惠措施来吸引用户进入生态体系当中外,更是瞄准了物联网,比如小米、阿里云计算、海航通信、乐语通信、民生通信等都在物联网方面推出不同的业务,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当然,虽然业界有不同的声音,但是首批牌照的发放,标志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