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良好的城市空间,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中长期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措施。从下面这些城市的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未来。
●首尔
国际电信联盟在相关报告中预测:今后10年,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范例,而韩国首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电子政府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大城市电子政府评价报告中,首尔连续5年稳居榜首。首尔的智慧城市计划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城市设施管理方面,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掌握道路、停车场、地下管网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在城市安全方面,利用红外摄像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了灾难监测自动化水平;在城市环境方面,智慧环境系统可自动将气象和交通信息发送到市民的移动终端;在城市交通方面,智慧交通系统可实现对公交信息和公共停车信息的管理,并智能地实现支持残障人士出行和控制交通信号。
●新加坡
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成绩引人注目。新加坡市建立起一个“以市民为中心”,市民、企业、政府合作的电子政府体系,让市民和企业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各项政府机构事务中。在交通领域,新加坡推出了多个智能交通系统;在医疗领域,开发了综合医疗信息平台;在教育领域,通过利用资讯通信技术,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
●纽约
2009年10月,纽约市政府宣布启动“连接的城市”行动,以增加民众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民众的联系及民众间的联系。这项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移动通信和311网络热线服务;启动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整顿全市数据中心,实施“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改造升级政府部门的电子邮件系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纽约市商业快递”网站,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率;把宽带服务引进每个社区和每所学校,向低收入群体普及宽带服务;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
●斯德哥尔摩
2010年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他们的智慧城市理念之一是“让原有的技术或者设施以新的形式或者理念来运作”。致力于建立电子垃圾处理系统,使城市垃圾可自动分类,并按需要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斯德哥尔摩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是首个将智能电网转为商业用途的城市。居民可在各自屋顶实现太阳能发电,用剩的能源还可放进城市电网进行出售。
●维也纳
作为全球智慧城市的代表之一,维也纳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包含多个计划。其中最著名的是“城市供暖和制冷计划”。供暖方面,维也纳将固态垃圾和废水回收利用,通过燃烧和汽化技术使垃圾转化成新能源,满足地区暖气和热水需求的同时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制冷方面,维也纳为大医院和办公建筑接入的制冷系统只占到传统制冷系统的10%。
以排水管网的智能化为例,维也纳在管网的不同枢纽区安装了230个监测设备,在遇到暴雨天气时对管网内污水的流速、流量、水位分层监测,掌握管道的淤积情况,及时疏通。
●阿姆斯特丹
智能交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燃油发动机。船长通过电话输入个人账号,与靠岸电站取得连接,收费则自动从船舶账号上扣除。
●横滨
在日本横滨的智慧城市项目中,楼宇的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最具代表性。以综合大厦能源管理系统为主,它对已投入使用的大规模办公楼及商业设施的电力和热能进行统一的最优管理,力争最大限度地削减电力峰值,还将所发电力完全消费掉,不浪费也不给电网产生负担。并且通过智能配电盘,在停电时自动切换为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和蓄电池等的分布式电源。
●伦敦
英国伦敦通过升级有线网、无线网、宽带网的数字网络,培养公民的数字素养等。伦敦所有地铁站里都有免费WiFi,乘客用手机接收各种地理位置信息;不论在博物馆、艺术中心、歌剧院,还是在酒吧,大多都有相应的App,让人们在网上体验到场馆的各项服务;公共图书馆不论是实体还是线上,都有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源;几乎所有的市政府区级机构、公共事业组织都有官方网站,为市民提供政务信息和线上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