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以来,中国有3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表示,现在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因为有很多方面没有搞清楚,所以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顶层设计、通盘的考虑、长远的设想。二是在智慧城市的内涵、重点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一哄而起,这是中国的特点。智慧城市推进快、范围广、数量多、内容杂,再加上我们智慧城市的形式老一套,就是搞圈地、卖设备。整个规划也是越来越广、越来越全、越来越大。据估算,“十二五”期间,中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投资超过5000亿元,虽然有大量的投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城市根本不知道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很多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基本上没有。
有的城市为了智慧城市是名利双收,实际上出的问题非常多。最著名的问题是孤岛问题,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发挥智慧城市应有的作用,而智慧城市最核心的问题是共享,只有大量的共享才有可能应用服务。崔功豪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去打造一个新城,不是去重新建设一个全面的城市,并不是去改变原有城市的功能、规模、形态、结构,而是对现有城市进行智慧化的改造和提升,是对现有城市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更多现代化。智慧城市最核心的就是城市发展和构建城市的集成,或者说智慧城市就是应用智慧的工具,用智慧化的方法构建一个美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要规划的引领来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有国家的顶层设计,要有“规划的规划”,更好界定智慧城市的内涵、目标、重点、步骤等,有一个大的顶层设计,我们才有可能把智慧城市引向健康的道路,要厘清智慧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关系。他认为,智慧城市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了解人的需求,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和提高整个生活环境、质量作为重点。他表示,“要了解在智慧城市的短板是什么?我们需要增长哪一些功能?在民众最需要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方面,智慧城市做得怎么样?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