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违”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拦路虎”,为治理这一顽疾,湖里区注重在建立治理“两违”长效管理机制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记者了解到,2012年年底,湖里区首创网络化管理机制,建立街道、社区、自然社三级网格管理,在“两违”综合治理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目前正在完善的数字城管系统,也提高了“两违”治理的效率。
数字城管
违建永久记录在案
3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可以监管湖里区63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字城管系统就像一张蜘蛛网,让网格化管理更加高效。
记者看到,管理人员输入“高林片区”,屏幕上就会出现该片区的影像,同时定位网格化负责人。通过这种方式,执法人员可实时观察是否有人顶风作案。
记者还见识了“城管通”的高效率,只要发现违建,队员们可以用手机实时上传图片和视频,5秒钟过后,后台同步接收到前台信息,可以根据违建情况向队员们发送处理指令。
这一数字城管系统相当于城管的“110监控系统”,将行政执法局数字化城管系统与综治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接,实现电子监控,弥补人员不足,让城管执法事半功倍。该平台自2010年起搭设,共分三期工程。一期搭设基本框架,已于去年启用,一年多来处理了4.1万件信息;二期增加了无线网络、城管通软件,将于年底完成并投用。
“对所有违建我们都会建永久的档案。”湖里执法局城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百日攻坚”以来,数字城管新建档违建19处,新增违建明显少了。
网格管理
部门合作“一盘棋”
不久前,殿前中队三级网格人员巡查组发现,兴隆路635号一家餐馆在进行违建。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其停止施工,并立即上报给中队。这种模式就是湖里区首创的网格化查处违建机制,让“两违”无处遁形。
所谓网格化,就是把湖里区看成是一个总网络,街道定为一级网格,社区定为二级网格,自然社或小组定为三级网格,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三级网格人员实施24小时的徒步巡查到每个角落。与此同时,充分调动街道、社区、行政执法、公安等各方网格力量,形成网格内30多个单位和部门合作“一盘棋”。
督查督办
查“两违”不力将追责
“以前有业主在违建,社区工作人员有时会帮着业主说好话,现在社区工作人员会尽全力去劝说违建业主。因为网格内出现违建,包括社区干部在内的所有责任人都会受到处理。”湖里区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由于各级网格、各责任单位、各责任人在查违工作中环环相扣,来自内部及外部的“两违”说情风也得到有效遏制。如果发现查处违建不及时,对违建制止不力,将由区纪检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