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是远程把握车流量、掌控交通事故及其影响的“眼睛”。而深圳早期建设的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多存在清晰度低、分辨率不足、变焦效果差、恶劣气象条件难适应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拉近摄像机出现模糊“马赛克”,夜间、雨雾天视觉受阻等,人员面貌特征,机动车牌照等看不清、看不全,严重制约了交警的非现场执法与取证能力,基于视频的人、车脸识别,事故检测、拥堵疏通等应用更是无从谈起,交通管理效能未能充分发挥,交通安全维护与保障大打折扣。
中电科针对这一交通管理“痛点”,因地制宜地为深圳交警规划了“交通之眼”蓝图,以监控系统高清化升级为基础,以深圳主、次干道及重点路口等区域为突破口,按高低结合、大场景与小细节互补的布点原则进行统一点位规划,打造“高清昼夜可变焦、远近粗细强结合”的新一代交通高清监控系统。
十字路口场景:
针对道路十字路口,中电科利用高清网络智能球型摄像机覆盖路口进出口道事故易发区域,在低照度、低能见度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利用透雾、数字降噪、大变焦等技术确保车辆抓得准,行人看得清,全天候捕捉人、车、路、环境状态及行为,针对车辆、行人闯红灯、违章变道、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及交通拥堵、事故等进行监控与取证,有效保障城市交通文明与安全。
高架、立交场景:
针对深圳高架、立交等路段,中电科规划在制高点布设俯瞰全景的网络摄像机,全域、动态监控车辆运行情况,将传统低点监控设备的200米单向范围拓展到1公里以上的180°全览范围,这将帮助监控中心有效把握车辆拥堵及排队长度,评估交通事件对整体交通运行态势的影响,为交通指挥部门的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重点路段场景:
考虑重点路段重点车辆追踪及事故引发的交通拥堵蔓延,中电科采用先进的多镜头环形画面拼接技术,在单个摄像机内形成环180°的超高清全景画面,可借助针对图像的车牌识别技术跨域追踪车辆2公里以上;针对交通事故及违法行为多发区域,配合部署定点监控摄像机,变焦监控车辆违法、违章行为,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等,与全景大范围摄像机互为补充,帮助深圳交警为市民构建起基于 “交通之眼”的安全防护。
在深圳智慧交通一期的项目中,中电科以大场景把握交通态势,小细节追踪人、车行为,全面保障城市交通运行安全为宗旨,为深圳交警进行了全面的标清监控系统升级,如下图1所示,具体包括:
(1)升级更换810套800万高清网络球型摄像机系统;
(2)升级更换186套200万中载云台摄像机系统;
(3)升级更换90套全景球型网络摄像机系统;
(4)升级更换70套环型拼接网络摄像机系统;
(5)将所有高清设备统一接入深圳市公安局“深目”平台,实现视频信息云存储和远程查验,满足新型智慧城市底层数据共享共融的基本要求。
此次中电科“交通之眼”智能升级工程涉及北环大道、深南大道、滨海大道、月亮湾大道、南海大道、香蜜湖路、皇岗路、红岭里、文锦渡、沿河路等主要道路及交叉口区域,以交通安全问题相对严峻的宝安、龙岗区为改造重点,进一步加强福田、南山、罗湖、龙华区的老旧监控系统更新换代。
截至2018年11月底,中电科联合深圳交警已完成高清监控设备安装共716套,接入深圳市公安局“深目”平台630套,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交通之眼”的全面上线与应用。
图2 部分路段、路口高清监控画面
中电科高清监控系统升级工程完成后,将为深圳交警打造出高分辨率、大场景小细节相结合的城市交通运行监控系统,形成如图2所示全时运转、重点覆盖的、全国领先的“高清强可视、智慧全连通” “交通之眼”网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背景下为车脸识别、刷脸执法、无感支付、事件应急指挥、跨域追踪等安全保障应用提供坚实基础,是将深圳进一步打造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典范的重要里程碑。
中电科将与深圳交警进一步紧密携手,通力合作、发挥自身优势,以智慧交通一期项目为契机,共同打造深圳交管的高清时代、智慧时代,为深圳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化建设开创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