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汽车中,车载地图只是消费者可选配的附带功能,实际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也可被手机的导航APP所代替。图商扮演导航功能供应商的角色。
然而,对自动驾驶汽车而言,高精地图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对所处的驾驶环境进行精准感知,才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高盛预计,到2020年全球高精地图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2025年该市场将达到94亿美元。除了高精地图本身巨大的商业前景,更加重要的是,对BAT而言,在自动驾驶领域,高精地图是其掌握流量入口和与车企合作话语权的保障。
图商的角色和定位将发生改变。“未来的合作模式与商业模式将发生变革,传统意义上靠卖数据赚钱的图商将不复存在,图商将转变为大数据服务商。”7月26日,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精地图如何实现商业化
7月26日,高德地图首次对外界展示了基于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实际定位效果,并宣布了高德在高精地图技术的发展路线图。高德表示,其测绘的高精地图将和千寻的高精定位能力融合,为汽车厂商提供“高精地图+高精定位”的解决方案。
高德地图定位产品总监张天毅告诉记者,高德的高精地图技术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高精数据,建立能够满足商业化需求、实现高精地图数据采集和更新的流水线;第二阶段是融合定位,利用高精地图数据及环境信息,实现基于差分和高精惯导、航位推算等手段的高精绝对定位能力;第三阶段的重点则是在实现了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为自动驾驶提供动态、实时的数据服务,比如动态交通信息、智慧红绿灯等交通设施信息、施工等临时或突发信息等。”张天毅说。
测绘出一张高精地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道路信息的实时变化以及天气、场景等因素的影响,也给高精地图增添了难度。
“高德有五六辆车在全国采集数据,已经跑了三四年,现在还在跑。中国高速道路每季度的变化大概在10%,高德将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提供给厂商的高精地图。”韦东表示。
现用的GPS的定位精度一般为10米左右,但这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寻找目标位置的需求。不过,对于自动驾驶而言,这样的定位精度,完全有可能让一辆车冲出马路,撞向街边的建筑物。因此,自动驾驶使用的高精地图定位精度要求要从原有的10米左右范围控制到10厘米以内。此外,当车道标记被遮挡物覆盖,或者前方车辆挡住自动驾驶汽车的视线时,高精地图可以对汽车进行引导。
早在去年8月,高德便已宣布与千寻位置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基于HD数据采集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更准确的初始地图信息,并基于云计算和自动化众包采集体系完成数据实时更新。目前,在双方合作的技术已经能实现普通道路条件下横向误差和纵向误差在 7cm 内,高速/城市环路条件下横向误差 6cm,纵向误差 5cm 内。
高精地图的量产化使用是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前提,在产业链中角色的转变,也让高精地图的商业化模式也与图商们原有的传统模式大有不同。
“未来的市场上图商可能将转变为大数据服务商。具体而言,一方面大数据服务商需要对海量实时的地图数据进行快速处理更新,这就对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另一方面,大数据服务商作为链接各方的桥梁,需要为所有合作伙伴提供一致的产品和服务,保证公开透明的合作模式,出发点一定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好地推动产业整体发展。”韦东对记者表示。
高德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高精地图商业化经验的地图厂商。在韦东看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尚需时日,高精地图的商业化则将逐步实现。“在自动驾驶L3-L5发展的过程中,高德将会沉淀一个专为生产高精地图的‘母库’,根据具体需要拿出相应的‘子产品’,对图商来说,这将是生产高精地图的‘复用资源库’、‘共享资源库’。”韦东说。
BAT抢夺自动驾驶入口
目前,BAT占据了车载地图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高精地图的战斗也早已打响。
百度2013年开始研发高精地图;阿里巴巴2014年收购高德地图,还曾投资易图通;腾讯2014年收购四维图新11.28%股份并投资了导航测绘企业科菱航睿,而在去年年底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提出自动驾驶方案的技术方案和发展路线,把高精度地图摆在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