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提速时代”,未来的发展需要“决策智库”不断发挥作用。今年,我市的政协委员们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建议。市公安局、市经信委、市旅游局在办理答复过程中,也推动了相关领域问题的谋划解决。
使公众普遍享受到更好的交通服务 在城市智慧化总体规划的统领下,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的指挥、调度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推进“城市智慧化”已经提速,但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交通运输物联网络、覆盖广泛的信息系统、全面的交通数据、较高水平的智能系统。 2016年主城区实现交通诱导全覆盖 市政协委员张建民建议:大连市城区道路复杂、路面普遍偏窄、市区有效停车位少,直接影响市民的出行和道路的畅通,也影响城市的有效管理和环境美化,车辆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并找到停车位,对于智慧交通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为此,应结合道路指示、停车诱导、车辆行走路线优化和车辆识别等物联和信息化技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停车诱导和优化系统试点应用。
市经信委答复:我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建设共分三期工程分层次建设。一期工程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建设,主要着眼于交通诱导系统物理架构和对内系统的搭建,在城市主干路网节点前建设了30块路边led交通诱导显示屏。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将新增分布式车流量信息采集终端100处,路边led交通诱导显示屏29处。三期工程是在一期、二期基础上,补充主干路信息采集点和诱导信息屏的建设,重点强化了公众交通服务功能,通过建立公众交通服务信息平台,完善数据搭接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功能以及数据共享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网页、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发布交通气象、路况、道路施工、交通管制、出行提示、停车场等交通诱导服务信息,帮助驾驶人员了解前方路段及其周边支路的道路通行状况,使驾驶人员可以根据提示信息避开拥堵路段,这样既可为驾驶人员节省了时间,也可使城市主干路网交通流均匀分布,避免极端拥堵。
计划到2016年,我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通路网信息采集覆盖100%的市区道路,实现交通诱导系统主城区100%覆盖,延伸空港业务的智能终端设备(城市值机终端)在全市公共场所部署200台;完成交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市内主要公交线路相关信息推送服务。到2020年,交通诱导系统覆盖主城区和先导区,公交电子站牌覆盖全市60%以上的公交线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交通信息主动服务广泛应用,公众普遍享受到便捷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今年,我市还将完成“大连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城市项目,对市内9000辆出租车实现智能调度和应急指挥;完成沙河口区交通诱导、停车诱导试点建设,完成2路、16路、908路、909路、brt五条线路的电子站牌安装。 我市今年将建指路体系 东北路是进出大连市区的重要道路,其与黄河路交叉路口有五个方向的车道,这样一个复杂的路口只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没有一个违章拍照设备,由于指示牌不够明晰,经常造成车辆走错路线的情况。
市政协委员王征建议:安装更清晰的指示牌,各个方向都安装上拍照设备,起到警示、违章取证的作用;最好同时安装倒计时指示,可以让司机提前做好准备,绿灯时快速通过。
市公安局答复:我市今年将研究建立指路体系,加大指路标志的建设力度,在重要路口及道路复杂区域增加指路标志。进一步完善城区指路标志,逐步建成连续、清晰、易懂的指路系统。在单行路或禁左路口提前设置绕行路线指示标志,方便驾驶员选择合适路线。同时采用高等级反光膜、加大牌面面积等措施,提高交通标志的辨识性,方便百姓出行。
陆海空“三大中心”联网让旅游更便利 我市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未来的游客将摆脱传统旅行社的格式化服务,通过在线服务、网络预订等方式设计并实施一次次智慧之旅。我市现有各级各类旅游咨询中心80余个,但这些都是民间资本投入,很难保证公益性。而在上海、杭州、成都等主要旅游城市,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的旅游咨询中心已经成为旅游信息服务的主体。